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中最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好发于老年人,主要与老年人易摔倒及骨质疏松有关。现在骨科医师大多主张进行手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骨科医学者们从不同影响因素入手进行研究,力求最大限度的避免并发症和畸形的发生。但国内外在对手术时机的选择上却一直未有统一意见,本研究力求从临床病例入手,探寻手术时机与PFNA术后疗效之间的关系。目的:通过对应用PFNA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选取不同手术时机与其术后疗效之间关系的探究,寻求手术时机的选取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以便深入发现内部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东直门医院数据统计室选取自2015年01月至2017年02月期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再通过病房住院医师管理平台查询,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在东直门医院骨科应用PFNA术式诊疗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通过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陆军总院、空军总院的病房住院医师管理平台,经过查询后,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应用PFNA术式诊疗过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收集病例后,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主诉、现病史、刻下症、既往史、手术时机,术后随访1年,采集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存活率、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数据。对所有调查、随访结果进行整理、编号,核对无误后,将所有采集到的病例资料输入到excel表格,将骨折至手术之间时间小于5天的分为A组,将骨折至手术之间时间大于等于5天的分为B组,研究手术时机与术后1年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内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再将A、B两组每组内按照年龄进行分组,研究相同手术时机下年龄与术后1年内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再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把一般资料采用频数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表示,两分组之间1年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1年后病死率的比较、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的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检验后,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示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表示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对62例纳入的患者采集所需数据后,运用SPSS20.0系统进行分析发现,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采用PFNA手术治疗后,选取的不同手术时机对于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运用卡方检验,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在1年后的病死率比较上,通过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但对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上,P>0.05,无统计学差异。选取的手术时机小于5天的A组中,小于80岁的患者组与大于等于80岁的患者组在1年后的病死率的比较上,采用卡方检验后,P>0.05,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在选取的手术时机大于等于5天的B组中,小于80岁的患者组与大于等于80岁的患者组在1年后的病死率的比较上,P<0.05,有统计学差异,大于等于80岁的患者组的1年后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小于80岁的患者组。结论:通过本研究我们发现,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采用PFNA术式进行治疗,越早进行手术,其术后的病死率会明显降低,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随着手术时机的延长,病死率会逐渐上升,但在并发症发生及髋关节功能改善上,手术时机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不会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也不会改善髋关节功能。早期手术,也会减少患者家属在精力、时间、费用上的付出。对于高龄患者,在尽早评估后,越早进行手术对患者越有利,术后1年病死率大大降低,但患者家属应该更注重术后家庭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