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传统的无血清饥饿法同步化对数生长期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Molt-4细胞的效果。方法:将在体外培养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Molt-4细胞转到无血清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4、48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细胞的凋亡(Annexin-V/PI)、增殖(Ki67)和Cyclin E的表达水平。结果:随着体外饥饿时间的延长(24、48h),对数生长期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由(32.27±2.90)%增加到(61.82±2.47)%;ki67阳性率由(67.20±8.54)%减少到(51.87±0.59)%;G1期CyclinE+细胞的比例由饥饿前的(63.35±4.99)%分别减少至(46.04±1.84)%和(44.46%±2.97)%;S期细胞比例由饥饿前的(12.43±1.42)%分别增加到(16.73±0.96)%和(20.70±1.86)%;G2/M期细胞的比例由饥饿前的(1.49±0.98)%分别增加到(5.18±1.00)%和(8.06±1.38)%。将对数生长期的Molt-4细胞转入无血清培养基中培养24、48h后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结论:按照传统的无血清饥饿法操作,将对数生长期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以及对数生长期的Molt-4细胞转移到无血清培养基中饥饿24、48h,尽管凋亡率增加,增殖率下降,但是饥饿48h的时候处于S期的细胞比例依旧高达20%,并未同步化至静止期。所以传统的无血清饥饿法并不能使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完全同步化。目的:在非同步化的正常人淋巴细胞中探索细胞周期限制点(Restriction Point, R-point)存在的真实性,为其存在于G1期而非GO期提供证据。方法: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1%PHA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2、18、24h后一部分转入低血清(1%FBS)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满48h。收集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yclinE表达,分析G1-cyclinE-、Gl-cyclinE+、S和G2/M各期阳性细胞比例;另一部分转入无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满48h,流式细胞术通过检测CyclinE表达,分析G1-cyclinE-、Gl-cyclinE+、S和G2/M各期阳性细胞比例、G0/G1期中P21表达,同时检测细胞的增殖(Ki67)以及DNA掺入(BrdU)水平。结果:1、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1%PHA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0、12、18、24、48h后,S期比例增加,静止期的细胞逐渐进入细胞周期。2、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1%PHA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2、18、24h后分别转入低血清(1%FBS)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满48h,此过程中S期细胞比例在13%到24%不等,不能实现同步化细胞的缓慢释放进入细胞周期。3、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1%PHA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2h后转入无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满48h,尽管G1期细胞有75%左右表达CyclinE,但并未有细胞进入S期;18h后转入无血清培养基中,S期、G2/M分别有19%、2%左右细胞表达CyclinE;24h后转入无血清培养基中,S期、G2/M中CyclinE的表达率则分别有23%和3.7%左右。4、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1%PHA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2h后转入无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满48h,细胞Ki67阳性表达率仅有(7.83±1.36)%,18h和24h则分别增加到(21.89±2.72)%和(39.98±7.51)%。5、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1%PHA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2h后转入无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满48h, BrdU掺入率仅有(2.18±1.37)%,而18h和24hBrdU掺入率则分别增加到(5.23±0.53)%和(12.06±3.49)%。6、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1%PHA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12h后转入无血清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至满48h,G0/G1期细胞P21阳性表达率为(82.45±4.61)%,而18h和24h则分别降到(49.89±19.11)%和(41.09±15.55)%。结论:1、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1%PHA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后会逐渐进入细胞周期,作为细胞周期限制点的研究对象更加科学合理。2、新鲜分离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在含有1%PHA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后转入低血清(1%FBS)培养基中继续培养,此过程中S期细胞始终保持较高比例,不能实现同步化细胞的缓慢释放进入细胞周期,所以转入低血清(1%FBS)培养基中无法完成细胞周期限制点的研究。3、本研究首次证实,在非同步化的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确实也存在细胞周期限制点,且存在于G1期而非GO期。对于经过1%PHA刺激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来说,其细胞周期限制点的定位可表现在1%PHA刺激生长12h到18h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