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是研究有问题银行监管的政策机制设计。有问题银行监管,即对问题银行(Problem Bank)的监管,是银行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的研究,我国起步较晚,有问题银行的识别、处置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与国际最佳做法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对有问题银行监管进行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银行监管的有效性,保障我国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有积极意义。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国内外有问题银行监管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为完善我国银行监管体系提供一个有益的参考。全文借鉴和吸收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比如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运用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分析与全面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有问题银行监管这一论题进行研究。全文清晰地梳理有问题银行监管的理论框架,系统地总结有问题银行的监管实务,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有问题银行监管的实例,并对我国有问题银行监管的政策机制设计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构想。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得出的结论是:从我国监管实践来看,我国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有问题银行监管体系;对问题银行的识别、处置多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Case By Case”的方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可确定性,严重地影响了我国银行监管效率和公信力;监管当局需要从重塑监管理念出发,完善政策机制设计,构建一个以“问题管理”为主线的有问题银行监管体系。当然,有问题银行监管的完善并非易事,本文对有问题银行监管的建议只是方向性的,诸多具体修正:如银行监管评级、风险预警体系的改进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