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来榆林城市空间演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b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榆林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过渡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空间沿榆溪河带状组团式发展,至2010年,城市建成区规模达52平方公里,较1949年扩大13倍。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可持续发展,需对榆林城市空间演变规律进行研究,为城市适宜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以榆林城市空间的演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引证、历史考察、空间分析等方法,梳理榆林城市演变背景,在时间序列上划分城市发展阶段,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及成因,把握榆林城市空间演变总体特征和机理,提出榆林城市空间发展对策。从城市空间发展地理基础、城市建制沿革、城市建设历程、社会经济发展及城市规划控制等方面入手,将榆林城市空间演变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单中心集聚阶段(1949年——1969年),城市建设局限在城廓内,居住、商业、工业企业、办公机构等集聚;第二个阶段为单中心轴向拓展阶段(1970年——1979年),城市中心在老城区,城市建设沿榆溪河东侧带状延伸,随着工业发展恢复,城市功能突破城廓向南、东拓展,工厂、企事业单位等在榆林老城南部沿城市主干道集聚形成南郊工业区,东沙新城紧邻老城区东部建设,城市空间结构呈“一心三组团”格局;第三阶段为单中心跨越发展阶段(1980年——1999年),由于城市东部黄土沟壑区用地适宜性差的限制和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用地跨越榆溪河向西发展形成西沙新城,南郊工业区和东沙新城区规模扩大,旧城区中心地位依旧,城市空间结构呈“一心四组团”格局。第四个阶段为多中心组团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经济开发区初具规模,西沙组团规模扩大,空港新城启动建设,旧城更新,为城市文化中心,行政机构西迁,西沙行政中心形成,经济开发区成为城市新的经济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呈“三心六组团”格局。榆林城市空间演变总体呈现“带状延伸,组团生长”的特征,发展模式经历了单中心集聚到多中心组团式发展的演变历程,各时期受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政策与规划控制、城市职能规模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城市空间拓展表现为蔓延与跳跃相结合的特征。在发展中,应以合理的用地结构、区域生态安全、文脉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构城市空间发展策略。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进展,对维生素C的研究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现分述如下。
言情剧是电视剧的重要类型之一,言情剧所传达的伦理道德内涵更是亟待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以言情剧的叙事艺术和所表现的情爱伦理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言情剧的文本进行分析,
新时期重提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具有现实迫切性与特殊意义。我国历来十分重视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并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是
<正>2005年至今,梁山专用车展已成功举办10届,展会给专用汽车及配件企业提供了展示、交流、推广和合作的平台,推动产品升级、技术创新,同时也提升了梁山专用汽车(挂车)的品牌
绩效考核是实现国有企业目标的重要手段,不仅关系到企业员工个人利益,更是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实施中必须依靠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但是,一些国有企业不能有效地开
本文通过对外资零售业在中国发展现状的描述,确定出定量考核外资零售业对中资零售业利润影响的四个指标,并对这四个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外资零售业营业额和从业人
中国外贸依存度从2001年到2011年的情况的变化由低到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外贸依存度的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告别了封闭型模式,也反映出重要资源、能源对我国经济约束增加,一些
中国瓷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中美外销瓷贸易规模扩大并逐步取代中欧外销瓷贸易,在中国外销瓷贸易中占据主要位置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在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改变我国原有的资源配置方法和社会成员的组成结构,多元化的利益群体毫无疑问的要互相竞争,有可能在
陕西宁陕地区矿产资源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铜、钼、铅、锌、铁等。尽管成矿作用方式各不相同,但它们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展布,都受一定的构造体系或某一体系特定发展阶段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