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生命本体论角度,把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作为一个系统加以观照,从而揭示她们自我价值追求的动因、途径和悲剧结局的产生及其原因。创新之处在于抛开个案研究法、性格分析法、单纯社会学批评法的束缚,大胆地从生命本真(或说生命本能)及其指向(即通过追求爱情幸福实现自我价值)这一角度分析哈代小说中的女性群体,不妨认为是一种新的尝试。因为,既然“世界的问题可以从身体的问题开始”(福柯语),那么,文学的问题也未尝不可以作此尝试。从研究视角、理论方法上说,这为解读哈代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乃至同一时期英国女性题材的文学作品,提供了启示和借鉴。此外,篇末所揭示的作家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因素,也充分说明了哈代创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为进一步深化哈代研究、在文学史上准确地为其定位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论文分四大部分。其一“伟大的哈代:作为女性本真生命奥秘的探寻者”,主要分析哈代强烈的女性本真生命意识及其来源。指出,相对其他小说家,哈代异乎寻常地关注女性,女性成为他的天使;之所以如此,在于哈代对生命本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来源有三:一是当时蓬勃兴起的女权主义运动,使那个时代的文学家比以往更关注女性,而这方面哈代尤其敏锐,他深入于女性生命内部,深入于女性心灵深处;二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深深影响了哈代,使他自觉地从女性的自然属性即生命本体角度观照和表现女性;三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特别是古希腊罗马人追求本真生活和自我实现的人生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具有彰显自然本性、张扬个性追求的精神风貌。 其二“沉重的肉身:原始的强大诱惑和本能的生命个体”,主要分析哈代笔下女性人物自我价值追求的动因,力图从尼采由生命本体之身体意识构建的学说中为哈代女性人物之成功刻画提供一种学术视角或研究可能。指出,长久以来,人的本体存在,即人的身体被流放于文学圣地之外,因此应从这种研究角度入手来分析哈代笔下的女性形象,首先要敢于正视人自身的身体感官意识,敢于承认肉身之于文学的回归;身体的最根本属性就是人的生命本能。循着这一思路开掘,从而揭示哈代笔下的女性人物对自我价值追求的动因即生命本能冲动引起的各从生命本体到自我价值追求的幻灭种自我满足欲望,此乃生命的内驱力,是人性的本质要求。然而表现于这些女性艺术形象身上的强烈的本能冲动,面对的却是外在于肉体的种种禁忌,故其肉身格外沉重;惟其如此,“女人的精神比男人更渴望飞翔”。 其三“打开人性的褶皱:寻找另一种生存状态”,主要分析哈代笔下女性人物生命本能的指向,即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指出,哈代笔下的女性人物那种源自生命本能的冲动、源自生命本体的自觉,既是对终极幸福的绝对追求,也是对自我价值的最终追求;其途经只有一条—实现爱情,正如阿里斯托芬所说:“我们全体人类都只有一条幸福之路,就是实现爱情。”通过对具体人物的分析,明晰了她们爱情和婚姻行为的内在动因,并显示出哈代之于爱情与婚姻关系的观点。另外,就女主人公们爱情之路上难以回避、不可逾越之物—死亡—加以探讨,厘清哈代笔下作为生命终结意义上的死亡与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作为理想幻灭之隐喻的死亡的显著区别,认为这种区别导致了二者审美体验的不同:后者的死亡给人崇高悲壮之感,前者的死亡则让人感到无奈与苍凉。 其四“幻梦:哈代的天使没有翅膀”,主要分析哈代笔下女性人物爱情的悲剧结局及其原因。指出她们原自生命本体的爱情追求之强烈冲动,与外在于肉体的社会强力“意志”(道德的、伦理的、宗教的、法律的等等观念体系)之间力量悬殊的对比和冲突,导致了悲剧结局。对异化人性的社会观念体系的彻底否定,使哈代的小说显露出现代主义的端倪;但作家并未将悲剧根源完全归咎于社会,他同时注意到女性主人公们人性上的缺憾,即源自生命本能的爱情追求之狂热和盲目。通过对她们的描写,哈代在小说艺术中解放了人的身体,全面恢复了与之密切相关的日常生活细节,从而使其创作真正具备了人性基础,成为真正的文学表达。关键词:哈代;女权主义:人性;生命本能;身体;爱情分类号:H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