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xian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采用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2008方案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简称急淋)患儿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患儿的临床特征及高危因素,以指导急淋患儿真菌感染的防治和化疗方案的改进。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2008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新确诊并化疗的545例急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05例患儿发生121例次IFI,确诊10例,临床诊断31例,拟诊80例。并对121例次IFI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病原菌、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IFI发生率为19.3%(105/545)。高危患儿的IFI发病率(28.7%)明显高于标危患儿的(15.5%)。标危和中危患儿IFI主要发生在诱导缓解及早期强化治疗阶段(57.3%),高危患儿IFI主要发生在巩固治疗阶段(50.0%)。2.IFI的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胸部CT表现形式多样且不太典型。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简称粒缺)(ANC<0.1×109 L-1)占81.0%(98/121),持续粒缺(粒缺持续时间>14天)占52.9%(64/121)。G实验阳性率为36.5%(27/74),GM实验阳性率为18.3%(11/60)。3.在10例确诊的IFI病例中,曲霉菌属占10%(1/10),念珠菌属占90%(9/10),其中白色念珠菌占55.6%(5/9)。4.IFI的治疗有效率为86.8%(105/121),粗死亡率为16.2%(17/105),IFI相关死亡率为11.4%(12/105)。年龄<1岁或≥10岁、危险度分级为高危、CRP>82 mg.L-1、感染部位为消化道是IFI的死亡高危因素。结论:IFI是导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高危患儿、处于化疗的诱导缓解阶段及高危的巩固治疗阶段、严重粒缺、持续粒缺是发生IFI的主要高危因素。IFI的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IFI的常见致病菌为白色念珠菌。IFI的治疗有效率为86.8%,粗死亡率为16.2%,IFI相关死亡率为11.4%,加强预防、早期诊断、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方案是提高IFI疗效的关键。当IFI患儿年龄<1岁或≥10岁、危险度分级为高危、CRP>82 mg.L-1、感染部位为消化道时需加强抗真菌治疗,以改善患儿预后。
其他文献
新时期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紧迫。如何加强基层党建思想政治创新工作,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研判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必要性$$1、新
报纸
目的探讨吸烟量与CHRNA7基因多态性对高血糖症的联合作用。方法调查909名男性吸烟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吸烟行为等信息,并采集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及CHRNA7上SNP位点rs233798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在医院发展过程中,通过将移动互联网与医疗相结合,打造移动医疗,依托于无线网络设备实现网络医疗服务。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方式,移动医疗工作效率大幅度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试从成功实行此BBC汇率制度并进而成功转型的波兰的经验分析中得出借
本文首先介绍了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原理方法,并对GPS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流程做了重点介绍。然后介绍了河南省地质信息连续采集运行系统,(HNGICS),最后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HNGICS进行大气可降水量的反演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随着农村“两改一同价”工作的完成,乡(镇)供电所划归县级供电企业后,由于长期以来农电管理工作都比较松散,存在制度缺失或不完善,员工职责不够明确等现象,再加上工作人员操作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衡水市冀州区医院收治的204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法
关于辛字,释者颇众,其中影响最大者为郭沫若之说,即辛乃黥面工具,用作黥刑之会意。然作者于郭说终觉未安。在一些原始记事方式及世界其他古文字材料的启发下,论证辛字实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