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安全的确保,不仅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保障,更是确保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础。但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水资源的减少,农业的发展已由过去的资源约束转变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并且农业(种植业)生产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之处,限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这些客观状况下,中国能否继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粮食供需平衡;如何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实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平衡发展,这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Batese and Coelli (1992)提出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理论,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报酬收益率三部分。根据参数估计结果对1993~2010年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定量计算,分别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特征、TFP增长来源、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及其变化、要素弹性系数和规模报酬等方面对粮食、经济作物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从以上实证分析的角度提出种植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改变现阶段种植业生产结构不合理的发展状况,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质量好、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在三大区域中,粮食作物自然生产条件最优越的是中部地区,其次是东部地区;经济作物最优越的是西部地区,东部和中部地区生产条件基本相似。粮食、经济作物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的是东部地区。粮食作物TFP增长落后于经济作物TFP增长,并且粮食的前沿技术进步水平始终低于经济作物,但经济作物各省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损失总体上比粮食作物严重。技术进步已是我国种植业TFP持续增长的来源;粮食作物呈现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同步增长的“双驱动”模式,经济作物表现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相背离的“单驱动”模式。土地、化肥对农业增产来说仍是重要的投入要素;但土地对粮食增产作用在下降、对经济作物增产作用呈上升趋势,化肥对两种作物增产的影响作用在下降:劳动力和农用机械总动力的投入过剩。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政策建议:区域化经营、改善和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是种植业(粮食、经济作物)TFP提高的潜在动力。在保证粮食安全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各作物种植面积来促进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发展。调整目前我国粮食作物不合理的地区布局,大力发展粮食作物次要产区的生产力、提高技术效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粮食主产区的农业技术开发速度。加强经济作物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同步性,完善技术进步的推广和扩散。适当减少劳动力和农用机械数量的投入。最后,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规划经济作物的发展区域,促使经济作物规模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先,利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别研究了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从估计的效果来看符合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其次,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都以农业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从粮食、经济作物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最后,以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为基础,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方案,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