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微博对同性恋群体的新闻呈现───以新浪微博为例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515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学家李银河根据金西调查推算出同性恋者大约占我国人口总量的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四,他们虽然相对稀少但绝对数量非常庞大,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却是我国媒体的报道“禁区”。近一两年随着新媒体的快速扩张,同性恋群体开始出现在受众的视野中,这一群体的媒介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新闻媒体在微博平台上建构了怎样的同性恋新闻框架、并对其中的话语机制进行批判分析,同时根据相应的受众反馈进行反思。  以《三联生活周刊》、《新周刊》、《南方都市报》、《新京报》、《东方早报》、《新民晚报》、《北京青年报》、《华西都市报》为样本,对上述媒体新浪官方微博中关于“同性恋”的新闻报道进行内容分析,研究发现:1.同性恋群体在新闻报道中不再只被贴上“艾滋病”、“犯罪”的标签;2.在研究样本中,与同性恋者权益相关的新闻报道所占比重最大;3.与同性恋相关的社会问题逐渐得到关注,例如婚恋问题、“同妻”问题;4.同性恋群体在新闻中仍是无言、弱势且边缘的,大部分报道只是将同性恋群体亟待解决的问题展现出来,缺少生活、文化方面的报道,非同性恋受众难以通过新闻报道真正了解同性恋。  而造成新媒体与传统媒介对同性恋新闻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原因,本文认为主要有三点:一是微博使用用户的结构更年轻、更喜欢接受新观点并拥有较高学历;二是主流媒体在网络平台上对文化霸权的挑战,对自身向往的价值观的体现;三是媒体在受众中建立认知权威的需求。  虽然媒体官方微博在建构同性恋新闻时展现出相对“温和”的态度,但进一步对所选取的文本进行话语分析发现,同性恋者在新闻中常以他者的身份出现;在报道同性恋群体婚恋的消息时,媒体通常采用夸张的或是具有特殊意味的符号、词语来表达;在某些新闻中记者甚至使用戏谑的口吻。部分主流媒体官方微博尽管建构了挑战异性恋文化霸权的新闻框架,但在话语使用上仍依附于旧霸权,不能摆脱已经自然化了的意识形态的控制,因此,同性恋新闻平权必然任重道远。  通过对微博评论的分析了解受众对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倾向及新闻话语和议题对受众议题设置的影响。研究发现:1.对同性恋群体持支持与中立态度的受众(不排除其中包含同性恋群体本身)比例远高于反对者;2.同时有近三成受众的评论与同性恋群体无关;3.新闻话语表达直接影响受众观点及议题设置。
其他文献
期刊
近年来,国内电视剧中性别话题的设置,引发了观众在网络社区中的积极讨论。观众依据自身经验解读和评论电视剧,不仅能对电视剧进行意义再生产,还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话语实践,通过不
期刊
本文从加固机理出发,根据工程现场的监测数据对预压期间各土层的沉降、侧向位移、孔隙水压力进行分析,前期真空预压时沉降主要发生在淤泥层,后期加上堆载后填土层沉降较大,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