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对空时距知觉的影响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andi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间、空间和数量的心理表征代表了人们认知系统的基本内容。时间加工和数量加工在心理表征上存在紧密联系。Walsh(2003)通过ATOM提出,时间、数量、空间处于共同的数量体系之中,有共同的度量体系,所有可数和不可数的信息都可以被表征为心理数量,认知系统中各个成分之间存在干扰。时距有两种呈现方式,以间隔方式呈现且有起止刺激的时距是空时距,以持续方式呈现且有延续刺激的时距叫做实时距。在空时距的研究中表明空时距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时距前后物体的呈现形式、呈现顺序、呈现位置、空时距的呈现时间的长短等。国内外关于数量与实时距的研究都表明,数量的大小会对实时距判断产生影响,大数量呈现时人们产生高估时间的倾向,小数量呈现时人们产生低估时间的倾向。本研究从数字对实时距的影响出发,以ATOM为理论背景,把数字与空时距相结合,来探讨数字量的大小,数字量的差异、数字的不同位置对空时距是否产生影响。三个实验均采用经典的二分法。实验一分为大数字和小数字两个区组,在小数字区组中,两个相同的小数字(1-1,2-2)出现在不同的空时距前后,被试通过按键判断两个相同数字之间的空时距偏向于标准短时距还是标准长时距。大数字区组则是两个相同的大数字(8-8,9-9)出现在不同的空时距前后,被试通过按键判断数字之间的空时距偏向于标准短时距还是标准长时距。两个区组的结果表明仅小数字或者大数字不能使被试对空时距的估计产生高估或者低估的倾向,也就是说数字本身的大小并不影响空时距知觉。与实验一形成对比,在实验二中我们进一步验证数字之间的差异是否会使空时距的判断产生偏差,在实验中大数字和小数字混合呈现(1-1,2-2,8-8,9-9)。实验数据分析中出现了小数字呈现时空时距估计的主观相等点大于大数字呈现时的主观相等点,实验结果验证了大小数字的混合呈现形成的数字刺激差异使空时距的判断产生偏差,大数字使被试对空时距判断倾向于高估,小数字使被试对空时距判断倾向于低估,这个结果与数字对实时距的影响效应相一致。在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空时距前后的数字大小是一致的,那么当空时距前后的数字刺激不一致时是否也会影响空时距判断,在实验三中,我们把数字刺激进行变化,采用了小数字-大数字(1-8,1-9,2-8,2-9)或者是大数字-小数字(8-1,8-2,9-1,9-2)的刺激形式,让被试判断两个不同的数字之间的空时距的长短,结果验证了空时距前后的数字差异对空时距的判断产生影响,空时距前后数字的影响相比较仅空时距后面的数字使时距估计出现高估或者低估的倾向。经过三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时间加工和数量加工存在紧密联系,数字本身量的大小不会对空时距判断产生影响,但是大小数字量之间的差异使时间判断发生偏差。在空时距前后呈现的数字不一致的情况下,数字差异产生,空时距后面的数字以其特有的方式影响空时距的估计,空时距后面的数字较小时被试认为空时距偏向于标准短时距,空时距后面的数字较大时,被试认为空时距偏向于标准长时距。研究结果再次证明数量理论(ATOM):数字加工和时间加工处于共同的量体系之中,在对量信息加工过程中,数字信息和时间信息相互作用。空时距作为时间认知的一种形式,受到数字量的影响,应该成为共同的数量体系的一部分。(2)在数字呈现的过程中,后出现的数字暂时停留在人的头脑中,被试在做时距估计时依据感觉记忆的数字的大小来做出判断。(3)在实验中被试的任务是判断时距的长短,但是实验二和实验三都验证数字的大小对时间判断的影响,这说明在任务加工过程中,数字得到了自动性激活,被试对数字进行了心理表征。数字对空时距的影响发生在反应选择阶段。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社会的日新月异,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升。俗语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教
河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韩振峰教授,在《大连干部学刊》2008年第6期发表的《胡锦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观》,被中国人民大学复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