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便始终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贯穿于党的奋斗发展史中,而农民作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中国梦的主体,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和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科学理论指导。唯有一以贯之地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才能推动农民以明确的政治立场、运用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改造自我、审视新时代,继而为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不竭动力。以“场域—惯习”为分析视角就是从与农民生产生活实践息息相关的生活视野出发,有助于将农村场域的变迁及由此产生变动的农民惯习有机结合,以主客观相一致的理论思维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决定因素及内在动力。基于“场域—惯习”视角审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必要性及可能性,会发现其彰显了牢固的实践基础、科学的政策支持及强烈的现实需求,不仅是改造农民传统惯习、全面发展农村场域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党执政能力、巩固党执政地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但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同时面对着内在机遇与挑战。一方面,现代大农业日益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物质基础,而农村治理新体系为其提供稳定的政治保障,文化现代化为其提供带有现代化新要素的思想土壤,农村的日益流动与开放也建构了农村地区的和谐新秩序,此外,开始重视生产可持续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提供环境支撑。但另一方面,农村市场经济深化搅扰了大众化动力,村两委权责不明晰削减了大众化成效,农村文化多元并存干扰了大众化实施,农民分化趋势也加剧分散了大众化资源,此外,农村生态建设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偏离了大众化引导。因此,基于“场域—惯习”视角探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合理路径,必然要健全和协调五大子场域。协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经济场域,就必须以提升农业产业效益为动力,树立经济行业典型并引导农民逐利意识的转化;平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政治场域,不仅需要明确村两委职能,增强干部参与度,还需要提升农民话语权;再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文化场域,除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推进传统乡土文化现代化并管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还应当注重农民实际需要,转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社会场域,需要应对大众化主体结构性缺失问题,通过完善公共服务和优化大众化多主体参与机制的方式为大众化创造条件;而治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的生态场域,则应当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育农民生态意识并指导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使农民实现从理论学习到自觉实践的飞跃。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已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指导和行动指南,而农民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下既面临着更多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自身发展约束、思想困境与来自外界的现实挑战,因此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不仅是时代之问,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以“场域—惯习”为视角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农村大众化,能够跳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传播学、思想政治教育学为核心的传统研究范式,通过聚焦于与大众化相关的一切农村子场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农民鲜明的生活世界紧密相连,有助于全面剖析应该怎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农民实践,又应如何使农民在实践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智慧,从而有利于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农民生活世界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