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促卵泡方结合针灸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对促卵泡方结合针灸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初步评价,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以此为基点讨论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以就诊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西医治疗组)给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CC),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开始口服,每天50mg,共服用5天,卵泡成熟予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8000-10000u肌注促排卵;观察组(中医治疗组)给予免煎中药促卵泡方,于月经周期或撤退性出血第5天开始,日一剂,500ml水冲服,阴超监测有排卵征兆时停止服用,后加用针灸疗法,所选穴位常规进针、行针,得气后,各加灸两壮,每次30分钟,每日一次,共用2天。两组均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卵泡发育情况,子宫内膜厚度(Em)及形态,症状评分及性激素水平变化,记录其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评价两组患者治疗的综合效果。 结果:(1)中医证候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均有所降低,P<0.01,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两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均有作用。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大,P=0.035<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肾虚证候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组。 (2)临床证候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P=0.043<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医治疗组在改善临床证候疗效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组。 (3) BBT前后比较:观察组双相体温比率为64.95%,对照组双相体温比率为61.05%,P=0.046<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结合疗法在调节BBT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西药治疗组。 (4)卵泡发育情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最大卵泡直径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大,P值均小于0.01,说明两组对于卵泡发育情况均具有促进作用。两组相比较,观察组在改善卵泡发育方面疗效较对照组显著,P=0.029<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的意义,说明针药结合在改善卵泡发育方面疗效优于西医治疗组。 (5)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卵泡晚期):两组治疗前后相比较,P值均小于0.01,差异显示有统计学的意义,说明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均有一定治疗作用;观察组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43<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的意义,说明针药结合在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方面优于西医治疗组。 (6)性激素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SH、LH、E2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值均小于0.01,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结合与西药治疗均有提高排卵期雌激素水平,改善FSH、LH水平,有提高排卵前FSH峰值及LH峰值的作用;两组FSH水平进行比较,P=0.059>0.05,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两组LH水平进行比较,P=0.022<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排卵期E2水平相比较,P=0.049<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结合在改善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性激素水平方面部分优于西药治疗组。 (7)周期排卵率比较:观察组三个月经周期排卵率分别为54.5%,63.6%,80.6%,总排卵率为66.0%;对照组三个月经周期排卵率分别为62.5%,71.9%,74.2%,总排卵率为69.5%,P=0.605>0.05,差异显示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在针药结合在提高排卵率方面与西药治疗无明显优势。 (8)妊娠率比较:疗程中及疗程结束后随访三个月,观察组有13例妊娠,妊娠率为39.4%,对照组有5例妊娠,妊娠率为15.6%,P=0.032<0.05,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针药联合组能达到良好的妊娠效果。 (9)综合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5.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0%,P=0.036<0.05,差异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中药结合促卵泡方结合针灸治疗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者的综合疗效优于西医对照组。 结论:促卵泡汤结合针灸治疗肾虚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改善子宫内膜胚胎着床环境,增加其容受性,不仅促排卵效果较为显著,而且弥补了现代医学排卵率高但受孕率低的不足。这种中医针药结合的疗法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