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策略研究——以江西省南康市的中小学为例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1990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到农村中小学任教,调动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作性,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营造和谐的教师成长环境,需要有效的激励策略。但是,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的研究较为薄弱,如何借鉴已有的激励理论,探寻科学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论文以南康市农村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访谈、问卷等方法,研究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需求状况、农村中小学在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现存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探讨了解决这些问题以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水平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策略。 教师激励就是持续地激发教师努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也就是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激励策略指为实现有效激励而采取的措施和手段。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激励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诸多激励理论,主要有需要层次理论、双冈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等。近些年来,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同步激励理论和全面激励理论,这些理论为研究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笔者通过访谈的方法并结合多年的观察体会,得出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需求现状。主要体现在薪酬、目标、环境、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荣誉和职业期望等方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总结出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薪酬待遇偏低,工资有时不能如期全额发放:学校的集体目标与教师的个人目标不完全一致;农村教师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不尽如人意;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评价流于形式,不太重视教师的荣誉需求;农村教师自身的职业素质偏低。 根据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需求和教师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教师为本的原则、保证物质激励和强化精神激励的原则、外激励与内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分类分层激励的原则、适度性和公平性原则。还提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激励的策略;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薪酬待遇,保障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设置合理的集体目标,尽可能地融合教师的个人目标;尊师重教,营造和谐的社会和校园环境;转变学校管理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作用;完善评价和聘任制度,及时对教师进行合理的荣誉激励;提升教师职业素质,增强农村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等。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证券投资较银行存款、国债购买具有更多的收益,证券投资对闲置资金更具吸引力.但对于投资者来说,如何在追求高利润的同时,更好地规避风险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实际给出了个股和投资组合的流动性风险度量和计算.该模型对短期与长期投资具有更好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证券投资 风险度量 流动性   DOI:10.3969/j.issn.1672-8289.2010.09.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