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就其本质来说,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的转移,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我们称之为“农村人口城市化”。城市化的进程与城市的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以及城乡经济关系、国民经济的内部结构、空间结构和产业布局都紧密关联。据世界银行专家估计,当前城市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至少能带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近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先后步入了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时期。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中,中国的城市化也迅速发展起来。然而,中国城市化发展依然滞后,其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市场化的进程,也不利于解决“三农”问题,影响了全面推进小康和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步伐。因此,推进城市化进程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最大障碍就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其阻碍了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生产要素——人的自由流动。人的自由流动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的自由流动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在中国要减少农民的数量,进而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就必须彻底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安排。本文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前言:介绍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和研究范围。第一章:人口转移与城市化理论的相关文献综述。本文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的是两个方面,一是人口转移理论,主要对国外的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模型、推拉模型、相对贫困假说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对国内的有关研究做了概述;二是城市化理论,主要对国外的区位理论、空间理论和生态学派理论分别进行了综述,并对国内的有关研究做了概述。第二章:中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建立及改革的历程。中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形成与建国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相联系的,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它形成的初期,对于保障城市工业化的优先发展,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改革开放后,现行户籍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因此进行了多项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三章: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影响。首先是户籍制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人口城市化。城市化进程加快有利于中国农村和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其次是户籍制度改革中农村人口城市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户籍制度改革缓慢制约了农村人口城市化步伐,并对农村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二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引发了城乡的矛盾冲突。第四章:户籍管理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本文通过比较发达的和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或地区的户籍管理方法,得出对中国的启示,一是取消户口附加条件,恢复户籍本来面目;二是让市场调节人口流动;三是成立人口管理的专门性机构:四是依法进行户口管理。第五章:实施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综合体系改革。根据中国的实际及国际经验,提出了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以及主要措施。在完善户籍制本身改革的基础上还要对其相关的配套制度进行改革,如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改革等等。与此同时,还要加快城市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