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伦理思想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它涉及到一个政治共同体的基本政治结构、政治制度、政治关系、政治行为和政治理想的基本伦理规范及道德意义。儒家政治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孟子和荀子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也是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在战国时代最重要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在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以及百家争鸣的氛围中,两位思想家总体上均沿着儒家的思想路径,以重整社会秩序为政治理想,但基于各自的学问、阅历、体验等复杂因素,他们的思想有着明显的差异。本论文以孟子和荀子的政治伦理思想的比较为研究对象,从孟子与荀子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及师承渊源出发,对孟子与荀子政治伦理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比较,认为“人性论”和“天人观”是其形成各自政治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石。两位思想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在以民为本、尚贤使能、正己修身等方面有着一致性,但由于环境、教育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形成各自的政治伦理观又有着很大的差异,比如德治与礼治的不同主张、法先王与先王后王并重的不同主张等。荀子与孟子同为儒家大师,他们的政治伦理观,既有同,也有异,但殊途同归,其政治伦理思想之归宿点是一致的,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说改变动荡的社会局面,辅佐君王治国理政,为人民带来幸福安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