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从肝肾论治的针刺疗法对女性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病例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溴隐亭治疗,初期每次服用1.25mg,1日2次,1周后增至每次2.5mg,1日2次,服用3个月。针刺组口服溴隐亭的同时加以从肝肾论治的针刺疗法治疗,以三阴交、太溪、太冲、中极、归来为主穴,针刺时腹部穴位采用导气法,其余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在滤泡期、排卵期、黄体期三个时期分别采用温针灸、电针、温针灸,每周治疗3次,月经期根据月经量多少决定是否针刺。3个月后分别观察溢乳情况、月经情况、泌乳素水平、中医临床症状、服药后不良反应、妊娠情况等指标。结果:(1)两组综合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84.8%,两组综合疗效评价(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组内比较:针刺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组中医症候疗效评价比较: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75.8%,两组中医症候疗效评价(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两组泌乳素值、治疗后3个月两组泌乳素值的比较:?针刺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泌乳素值分别与治疗前的泌乳素值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治疗后3个月泌乳素值分别与治疗前的泌乳素值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泌乳素水平再次异常(即反跳现象)的比较:?治疗后3个月再次异常的泌乳素值(即泌乳素大于637mIU/L),两组比较(P<0.05),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泌乳素值超过正常水平的人数,两组比较:针刺组反跳率8.8%,对照组反跳率39.4%,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两组妊娠率比较:治疗周期内针刺组妊娠率10%,对照组妊娠率0%,两组妊娠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针刺组妊娠率50%,对照组妊娠率9.1%,两组妊娠率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两组服药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P<0.05),针刺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安全性观察: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两组患者血、尿、便、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均无异常。但对照组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如恶心欲呕、头晕、头痛等,考虑与服用溴隐亭引起不良反应有关。结论:从肝肾论治的针刺疗法在改善中医证候、减少服药后不良反应、减少反跳现象、提高临床妊娠率方面,疗效优于常规治疗,但对降低女性泌乳素水平与单纯服用溴隐亭的常规治疗相比无差异。表明从肝肾论治的针刺疗法对女性高泌乳素血症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