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外科治疗总体趋势也开始朝向简捷微创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针对动脉硬化、血栓栓塞、动脉瘤等动脉扩张性疾病,出现了血管腔内疗法,该疗法通过在血管腔内植入支架-人造血管的复合体移植物,从而达到将病变段血管隔绝于正常血流之外,因而手术叫腔内隔绝术。该疗法具有创伤小、流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彻底解决了以往开腹手术创伤大、操作复杂、并发症率、死亡率高的缺陷,已基本代替原有的开放手术。腔内隔绝术用织物是腔内血管隔绝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能否将病变段血管隔绝于正常血流循环之外的关键所在。因此,作为腔内隔绝术用人造血管,除具有一般人造血管的性能外,还应具有更薄的厚度和更小的渗透性等。但是,目前所研制的超薄织物试样在厚度以及透水性等方面还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多数中国人体质特性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本论文主要做出如下研究。首先,根据腔内隔绝术用超薄织物的性能要求,参照超薄织物的设计原理,分别对纱线原料、织物组织、织物密度等进行选择和设计,并选择20D/12f涤纶复丝、30D/12f涤纶复丝作为经纱。接着,针对细旦涤纶复丝可织性差的缺陷,选择聚丙烯酸甲酯与PVA1788以3:1的比例混合作为经纱上浆用浆料,并采用浆液浓度为18%~20%和“双浸双压”、“前重后轻”的上浆工艺对细旦涤纶复丝进行上浆。通过试织发现,浆纱可以显著提高涤纶复丝的可织性。在上浆之后,通过对织造参数的设计和织造工艺的调整,在经过改造的全自动小样织机上成功织造出了一系列不同规格的全复丝织物及部分单复丝交织物试样。然后,分别对退浆后试样的厚度、透水率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和分析。测试发现,退浆后试样的厚度均大于0.06mm,且透水率大于300ml/cm~2/min。然后,为了进一步降低织物的厚度和透水性,通过选择合理的轧光工艺参数,对试样进行了轧光整理。通过对试样轧光前、后的性能测试发现,轧光整理可以使织物的厚度、透水性得到显著改善。并且,轧光整理后部分试样的厚度小于0.06mm,透水率小于300ml/cm~2/min,甚至不透水,达到了本课题设定目标。接着,测试了厚度及透水性都满足要求的试样的轧光前、后的拉伸断裂性能。通过测试发现,适当的轧光整理对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影响较小,并且试样4(经纱为30D/12f复丝,纬纱为20D/12f复丝,经密为960根/10cm,纬密为906根/10cm,组织为3/1斜纹)的综合性能较好。最后,选择性能比较符合要求的试样4,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进行动物实验。实验发现,本课题所研制的试样起到了理想的隔绝效果,并且该织物膜材料安全可靠性高,组织相容性好。总之,本课题根据腔内隔绝术用织物的性能要求,参照超薄织物的设计原理,综合考虑纱线原料、织物密度、组织等多种因素,通过浆纱、整经、织造及轧光工艺,最终研制出了一种厚度在0.06mm左右,并且透水性较小的超薄复丝织物,从而也为腔内隔绝术应用于更细的血管手术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