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激(stress)是指个体在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时出现的综合性应答状态,包括精神、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等方面的反应。应激对健康具有双重意义,适度的应激能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但慢性、长期应激则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出现抑郁症、学习记忆障碍、应激性精神紊乱、痴呆、免疫力低下等多系统疾患。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激活及由此引起的糖皮质激素(GCs)分泌增加,是应激反应的最重要特征。过度的,尤其是慢性的应激引起HPA轴持续激活,造成慢性GCs血症,对中枢神经系统可造成危害。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海马、杏仁核、下丘脑、前额叶皮层及纹状体等部位是与应激关系密切的脑区。慢性应激或皮质醇处理可导致海马与前额叶皮层细胞坏死、树突萎缩等改变,并可导致纹状体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下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属于神经营养素(NTs)家族,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海马、基底前脑、纹状体和隔区,对多种神经元具有促进生存、分化,以及营养、保护的作用。动物实验证实,BDNF与应激密切相关,慢性应激可导致大鼠海马CA3区以及前额叶皮层的BDNF表达明显降低。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帕金森病等动物模型中也发现皮层和纹状体区BDNF水平的明显下调。雌激素除影响生殖功能外,对中枢神经元还具有保护作用。雌激素可调节部分脑区BDNF及其受体的表达,而BDNF也可以调节雌激素受体在不同神经细胞群的表达,雌激素可通过与BDNF这种“共调节”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由于在慢性应激时,下丘脑-垂体-性腺(HPG)功能也会受到损伤,雌激素与BDNF均降低,因此通过外源性手段提高应激时的雌激素与BDNF的水平,可起到应激保护效应。临床已证实,雌激素替代治疗(ERT)可以明显改善产后精神障碍、绝经后妇女的认知功能;对于老年性痴呆病(AD)、缺血性脑损伤等都有治疗作用。但长期使用雌激素易引发乳腺、子宫或卵巢肿瘤,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中药千金妇宝是基于补肾疏肝、益气养血的治疗原则研制而成,临床观察已经证实其对女性内分泌功能失调有肯定疗效。本实验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CUMS),以行为学、各脑区(海马、皮层、纹状体)细胞形态及BDNF的表达、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为指标,探讨:(1)慢性应激过程中大鼠的行为、血清雌二醇水平与BDNF表达的动态变化;(2)药物千金妇宝对慢性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实验结果如下:1.应激前大鼠的各项行为学指标无明显差异。应激14天和21天组,中央格停留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水平跨格数、直立次数、洗脸次数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应激第2天与基础值相比,水平跨格、直立和修饰次数均降低。应激时程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2.应激前,各组大鼠的液体消耗指标均无差异。应激第2天,CUMS组大鼠糖水消耗与糖水偏爱度降低,与对照差异显著,其差异在应激第7天组消失,应激第14天,糖水消耗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并持续至应激第21天。应激时程明显影响糖水消耗和糖水偏爱度。3.对照组大鼠各脑区的细胞形态正常,细胞排列整齐,核仁清晰可见。应激组大鼠应激第7天,细胞体积肿胀、细胞淡染;应激第14天,细胞萎缩、细胞间隙增大;应激第21天,细胞明显萎缩、细胞核固缩、破裂。大脑皮层及纹状体神经细胞也出现了程度不一的细胞损伤,表现为细胞数量减少,变性、死亡细胞增多。4.对照组大鼠各脑区均可见棕黄色阳性表达,免疫阳性细胞主要见于神经元的胞浆和突起。CUMS组大鼠各脑区的BDNF表达呈降低趋势,在应激的第7、14、21天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应激时程也是影响不同脑区BDNF表达的重要因素。5.慢性应激组大鼠的E2在应激第2天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显著;应激7天,E2水平回升;应激14天后,E2水平再次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差异持续至21天。6.应激21天后,药物组与慢性应激组比较,其血清E2水平显著升高;旷场实验评分明显改善,液体消耗实验中糖水消耗与糖水偏爱度升高;各脑区细胞形态结构明显改善,细胞数目增多;各脑区BDNF免疫反应阳性物增多。研究结论:1.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导致大鼠行为抑制出现在应激第7至14天,且持续至21天。2.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导致大鼠糖水消耗和血清E2水平降低,其显著性变化出现在应激第14天和21天。3.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导致的大鼠各脑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和BDNF表达于应激第2至7天出现,并持续至21天。中枢神经细胞形态和BDNF表达的持续性改变早于行为和血清E2的改变。4.千金妇宝可显著提高慢性应激大鼠的自主行为和对奖赏的反应;升高E2水平;增加各脑区BDNF表达,并明显改善神经元细胞形态,使细胞数目增多,提示千金妇宝能够在慢性应激过程中,维持雌激素分泌,并能够发挥对抗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