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静脉移植方式移植至脊髓损伤大鼠,探讨M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体重120-150g SD大鼠4只,取股骨骨髓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经过培养、鉴定及传代。取体重250-280g SD大鼠制作脊髓损伤模型,从硬脊膜完整、BBB后肢功能评分为0的存活大鼠中随机取30只分为两组,每组15只。对照组(A组):造模后不做处理,自然恢复;尾静脉移植组(B组):伤后第7天经尾静脉注入经BrdU标记的细胞浓度为1x10~6/ml的MSCs细胞悬液1ml。各组在损伤前及损伤后第6天、14天、30天、90天行BBB后肢功能评分,各组在损伤前及损伤后第90天行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伤后第90天处死实验动物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MSCs在SCI大鼠体内存活、迁移及分化过程。结果(1)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进行传代、扩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分离培养所得细胞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用动脉瘤夹钳夹法制作大鼠SCI模型后,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为0分,电生理检查示SEP、MEP波均消失,证实造模成功。(3) BBB后肢功能评分:移植MSCs后14天、30天时,尾静脉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BBB后肢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损伤后90天尾静脉移植组大鼠BBB后肢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MEP检测:损伤前两组MEP波潜伏期正常,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损伤后6天,各组MEP波均消失。损伤后3个月,两组大鼠MEP波型均恢复,移植组潜伏期恢复明显,两组潜伏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移植组大鼠神经传导功能的恢复优于对照组。(5) SEP检测:损伤前两组SEP波潜伏期正常,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损伤后6天,两组SEP波均消失。损伤后3个月,两组大鼠SEP波型均恢复,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6)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B组脊髓内可见BrdU染色阳性的细胞,表明MSCs可在宿主体内存活;在距离脊髓损伤中心1cm处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表明MSCs在宿主脊髓内有迁移功能;B组脊髓损伤处可见BrdU+NSE、BrdU+GFAP免疫组化双染阳性细胞,表明MSCs在宿主体内可以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样细胞;B组脊髓损伤处可见BrdU+bFGF、BrdU+BDNF免疫组化双染阳性细胞,表明MSCs在宿主体内不仅可以分化,而且可以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以促进损伤神经组织的恢复。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MSCs移植入SCI大鼠体内可以存活、迁移,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样细胞,并可分泌神经营养因子。MSCs移植可以促进SCI大鼠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在行为学评分和神经电生理检查方面得到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