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身份的分裂——以北宋士人为中心对官吏和文人双重身份的考察

来源 :内蒙古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nimo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士,伴随着中国文化孕育、产生、发展壮大进而传承不息的历史,逐渐成为一个承担着厚重文化内涵与历史信息的文化符号。本文首先对“士人”这个概念作了清晰的界定;之后从士人原初身份定位开始,回顾了从先秦、秦汉、到魏晋、唐代的士人身份的演进历史。  通过对宋代士人社会身份和二元心理结构的考察,以及王安石、柳永、苏轼三个典型人物的个案研究,笔者认为承续宋之前演变的线索,宋代士人政治身份与文人身份在特定的文化氛围的影响下以历时性的身份位移和共时性的身份确立两种方式正式分裂开来,官吏身份和文人身份成为同一主体身上并行不悖的两种身份界定;宋代士人身份分裂的实现使得他们不再纠缠于曾困扰历代士人的“进退”、“兼济与独善”的泥淖中,而是以主体生命形态的完善与精神价值的实现为旨归,以更灵活融通的方式自主地选择、确立其身份立场。  最后分析了造成士人身份分裂的历史、政治及思想方面的原因,概括了在宋以后士人身份分裂的发展趋势。  本文希望通过对古代历史上士人群体的纵向考察和宋代士人的横向比较,展示士人双重身份带给他们的心理矛盾和思想冲突,揭示士人身份分裂在士人精神塑造、人格完善和行为选择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并以此引起当今知识分子的一些思考。
其他文献
苏轼是宋代新古文运动的最后完成者及其理论主张、创作成果的集大成者,苏轼在文学领域的创新,只有苏文一直为历代肯定和遵从,没有多少异议。苏轼幽默诙谐,随遇而安,身处逆境而能保
淤背固堤技术在黄河堤防加固工程中应用已 3 0余年。近年来 ,工程地点由险工堤段向平工堤段延伸 ,输沙距离越来越远 ,沙场条件变差 ,机淤生产效率低下 ,施工成本增加 ,沙场问
本文论述了殖民地移民作家V·S·奈保尔笔下的被殖民者的精神历程。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V·S·奈保尔是前殖民地移民作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是特立尼达印度契约劳工后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盛产野菜的时候,专家介绍,适当的多吃一点野菜,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但不同野菜的保健功能大不一样,所以购买时,一定要挑选适合自己的品种。  ●马齿菜:又叫马齿苋、长寿菜,它的药用功能是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能治糖尿病。它的吃法有很多种,焯过之后炒食、凉拌、做馅都可以。  ●婆婆丁:又叫蒲公英,它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和利尿,对肝有好处。它焯过后生吃、炒食或做汤都可以。  ●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