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LUENT的动力机械三维流场模拟及结构改进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64444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蒸汽轮机的低压级部分,蒸汽温度已经降低到接近饱和温度,在膨胀过程中会产生自发凝结,以自发凝结产生的凝结核为中心,蒸汽会慢慢凝聚造成水滴的生长。因此在汽轮机的低压级部分,主流场的流动通常是复杂的湿蒸汽气液两相流动。湿蒸汽现象对于汽轮机主要存在两方面影响:首先自发凝结是一个非平衡凝结过程,会造成热力学损失而影响汽轮机效率;其次凝结成的水滴撞击沉积在叶片表面会对叶片产生磨损腐蚀。因此合理控制湿蒸汽的自发凝结或者去除凝结形成的水滴不仅可以提高汽轮机效率,还能减小叶片的腐蚀。本文采用Euler-Euler法将湿蒸汽中的液滴和气相都看作是连续性介质,即液滴连续分布于气相中,气液两相相互渗透,通过体积平均法建立气液两相的控制方程,包括气液两相的连续性方程、动量方程、能量方程,本文还推导出液滴数量守恒方程来保证方程组封闭,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模型。最后在将液相控制方程标准化后,在FLUENT求解器中加载气相控制方程、湍流模型中的源项和液相控制方程的各项实现与UDS求解器的对接。在研究水滴沉积规律时,水滴粒子采用Lagrange粒子追踪法,在与气相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水滴粒子会发生破裂,并与叶栅壁面产生碰撞、反弹、沉积等相互作用,本文使用碰撞恢复系数来说明水滴对叶片表面的碰撞,对于叶片的冲蚀磨损模型选取的是Tabakoff模型。缝隙除湿法是目前汽轮机除湿效果最好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仿真模拟的手段研究三维静叶栅中的湿蒸汽两相流动和水滴沉积规律,研究对象为某汽轮机末级静叶原型和三种不同开槽改型方案,对比不同改型方案的除湿效果,并研究了叶栅通道中的水滴沉积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静叶表面开设除湿槽后,在槽口附近由于巨大压差和较大过冷度的原因,会产生强烈抽吸作用,将部分静叶壁面水膜和凝结成的水滴抽吸掉。对比原型和开槽改型方案,两种开槽方案湿度均比原型有明显降低,其中方案2流场湿度在整体上比方案1小,因此在除湿效率上,方案2要优于方案1。对水滴沉积规律的研究中得出,除湿槽进口宽度越大,抽吸效果越好,但是对主流作用相应增大;除湿槽开设的角度应该尽量保证顺着主流方向;开设在吸力面上的除湿槽越靠近叶片前缘,其抽吸能力越强。
其他文献
期刊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问题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核能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驱使冷却剂在RCP系统中循环流动的泵(简称核主泵),它是确保核反应
现在对增压器涡轮性能的研究普遍采用稳态方法,而在发动机工作时其排气过程却是一个周期性的非稳态过程,从排气管进入涡轮增压器的废气以脉冲波形式随着曲轴转角周期性地变化
喷射器作为静止式增压设备,存在设备引射性能低、轴向尺寸长和抗波动能力差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喷射器动量交换效率低、设备结构固定,进行相应结构改型,能够提升喷射器设备性能、缩短轴向尺寸、拓宽使用范围。本文编制空气/蒸汽工况喷射器设计程序,并对工况可调和动量增强方案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设计驱动喷嘴轴向距离和径向面积可调机构,能够实现喷射器工况在线调节;通过在驱动喷嘴尾部加设动量增强元件,变传统二维动量交
学位
学位
本文以比转速为63的单级单吸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了泵的上游管路存在90度弯管时,不同转速和流量下泵的外特性、压力脉动特性和内部流场的特征。研究了采用不同方式改变叶轮与隔舌之间间隙对泵内外特性和压力脉动特性的影响。论文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90度弯管下游管路的非定常特性以90度弯管及其上游和下游管路的流动区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入流速度、不同管路直径和不同弯管中心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由于甲醇来源丰富,价格便宜,其水溶液易于携带和贮存等优点,已成为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便携式电源之一。目前国内外对DMFC的研究大部分集中60℃以上阶段,环境温度下的还较少。而采用DMFC作为便携式电源的工具(如笔记本电脑、手机、PDA等)一般都是在常温下使用,所以有必要开展对环境温度下DMFC的性能研究。本文主要以环境温度下的液相进料DMFC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