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调查对比宫颈癌患者经过性功能康复干预前后的性功能状况,评估性功能康复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性功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促进宫颈癌患者性功能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研究拟对在本院妇瘤科同期经手术和(或)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的性功能状况进行调查对比。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临床治疗后采取性功能康复干预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及性健康教育、激素替代治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及物理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不特别针对性功能康复进行指导训练。采用女性性功能指数(female sexual function index,FSFI)自评量表调查患者临床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9个月的患者性功能状况。采用围绝经期Kuppermen评分法评价临床治疗后围绝经期症状的情况。临床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处理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非等级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 结果:⑴125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患性功能障碍(FSFI≤26.55)98例,占78.4%;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轻度(15-20分)31例,占24.8%,中度(21-35分)35例,占28%,重度(≥35分)11例,占8.8%。⑵年龄<40岁的患者中有68.4%患有性功能障碍,≥40岁的有86.8%患有性功能障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上文盲及小学,中学及中专,大学及以上患者中患性功能障碍的比例分别为77.1%,77.9%,81.8%,差异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中Ⅰb期和Ⅱa期的患者患性功能障碍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b,Ⅲa,Ⅲb期的患者患性功能障碍的比例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将Ⅰb期和Ⅱa期合并,Ⅱb,Ⅲa,Ⅲb期合并,后者患性功能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前者(P<0.05);在治疗方法上面,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在临床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围绝经期症状方面,性功能障碍患者的比例随着围绝经期症状程度的增强而升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见宫颈癌患者治疗后性功能状况与年龄,临床分期以及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具有相关性。⑶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后3个月性欲望、性兴奋、阴道润滑、性高潮、满意度以及疼痛分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临床治疗后3个月性欲望、性兴奋、阴道润滑、性高潮、满意度以及疼痛分值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⑷干预组患者临床治疗后9个月性欲望、性兴奋、阴道润滑、性高潮、满意度以及疼痛分值较治疗后3个月时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后9个月性欲望、性兴奋、阴道润滑以及疼痛分值较临床治疗后3个月时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性高潮和满意度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⑸临床治疗后9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相比,干预组性欲望、性兴奋、阴道润滑、性高潮、满意度及疼痛分值变化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均<0.05)。 结论:宫颈癌患者治疗后性功能状况与年龄,临床分期以及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具有相关性;通过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及性健康教育、激素替代治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及物理治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宫颈癌临床治疗后性功能状况,从而改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