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水稻诱变育种研究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份水稻小穗退化突变体,暂将其命名为spd-hp73。本论文就该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的性状特征及幼穗的动态发育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并对该突变体及相关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的初步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及其野生型植株的性状表现、生长发育动态、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及不同环境下该突变体遗传表达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稻诱变育种研究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份水稻小穗退化突变体,暂将其命名为spd-hp73。本论文就该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的性状特征及幼穗的动态发育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并对该突变体及相关基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的初步定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对小穗退化突变体spd-hp73及其野生型植株的性状表现、生长发育动态、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及不同环境下该突变体遗传表达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植株表现为生长势较弱,生育期提早,但发芽起始较慢,发芽率偏低;突变性
其他文献
特高压输电线路因相间绝缘距离大,其故障以单相瞬时故障为主要形式。为确保输电线路供电的可靠性和持续性,提高输电线路故障自愈能力,国内外广泛采用单相自动重合闸技术。但现有特高压输电线路采用固定时限的单相自动重合闸不具备重合前无故障识别能力,当故障未消失重合则不成功,确认无故障再重合将有利于提高重合的成功率。因此,本文研究重合前实现无故障识别对于提高单相智能重合闸重合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带并联补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自动化、数字化、集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计算机、自动流水线设备等敏感负荷的应用使得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电力电子装置不断出现,使电力系统中的负荷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以前简单的线性负荷发现到如今的非线性负荷、冲击性负荷。它们在电力系统中的运行和启停会给电网带来不同程度的干扰,使电网产生各种电能质量问题。因此,怎样提高电能质量成为电力工作者所关注的
1999-2009年,江西省及省外育种工作者充分利用国内外优异资源,综合运用各种育种方法,先后培育出大量的水稻常规品种和杂交水稻组合,为江西乃至全国水稻生产的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对1999-2009年期间的江西省水稻育种工作进行了初步总结,基本理顺了江西省审定的水稻品种的系谱关系,可为今后的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主要结果如下:(1)1999-2009年期间,通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世界人口越来越多,对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加,能源危机也越来越严峻。因此,寻找、研究和开发新能源越来越紧迫,而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太阳能的一种利用形式,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光伏发电的背景与意义。然后介绍了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主要包括拓扑结构、MPPT控制策略和孤岛检测。最后,针对光伏并网逆变器中的微型光伏并网
随着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电网的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变电站是电网的核心环节,提高其供电的可靠和稳定性,是保证持续正常供电的关键。由于很多变电站修建在偏远的地区,值班人员不可能长时间都值守在这些地区。所以,为保证变电站供电的安全性,对变电站区域内的相关电力设备进行监测,实现变电站的无人值守变成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电力系统网络化的普及,在这些地区增加相关通讯设备之后,变电站在线监测系
本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山东省长岛县、河北省邢台县和辽宁省大连市的7个藜(Chenopodium album L.)天然种群共163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ISSR通用引物试剂盒中筛选出13个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强的引物,检测了157个位点,应用POPGENE32软件对所获得的遗传变异数据进行了计算,同时分析了藜遗传多样性水平、基因流、遗传变异在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分布特征;结合藜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重金属是植物生理过程必需的微量元素,如锌、铜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但这些必需金属和非必需金属一旦超过最适浓度,就会对植物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植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对重金属的耐性机制,如螯合、区室化和排斥等。水稻(Oryza sative L.)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粮食作物,也是单子叶模式植物。本论文以本实验室筛选和鉴定的耐铜
在大麦发芽过程中,由于浸麦、发芽、干燥和除根等过程,大麦的总物质始终都在损失消耗,这部分损失即为制麦损失,制麦损失一般在9~14%左右。降低制麦损失不仅能降低制麦成本损失,还能减少温室气体CO2的排放量,有着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因此,在控制麦芽品质的同时,应尽量减少制麦损失。制麦中呼吸损失是制麦损失的主要来源之一,这是由于发芽时部分糖类物质经转换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和H2O。而苹果酸
稻瘟病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之,严重影响水稻的高产和稳产。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稻瘟病最经济有效且环境友好的协法。然而,由于稻瘟病菌极易发生致病性变异而产生新的致病小种,抗病品种往往推广3-5就丧失抗性。不断发掘和利用新的抗源和抗性基困,培育新的抗病品种对于持续有效地控制稻瘟病危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籼品种9311以其优质、多抗、高产特性而著称。本研究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接种源于不同稻
大豆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在农业生产和食物消费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同时面临着,播种面积及总产徘徊不前、出口表现不畅、生产成本较高,安全优势得不到体现、需求量增加较快等问题。伴随着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大豆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立,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成为充分发挥国产优质大豆优势的重要手段;可以明确责任划分,有效降低外部成本;可以有效应对贸易壁垒,增加大豆的出口能力;同时有利于大豆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