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庄子》作为道家的经典著作,其中包含着深刻丰富的道家思想。苏轼与《庄子》有着高度的契合,他对《庄子》进行深入的冥会、体悟,以此获得了丰富的人格精神资源和文艺思想资源。以《庄子》思想为基点,苏轼建构起了独特的审美人格境界和文艺理想。具体而言,苏轼对《庄子》的吸收主要呈现在两方面:其一,苏轼从《庄子》中继承了丰富的人格建构的精神资源,包括人格建构的起点——悲剧意识,以及归属——时空意识;其二,苏轼从《庄子》中吸收了深刻的文艺创作思想,包括“不得已而为之”的文艺本原论、“其身与竹化”的文艺创作方法论、“天工与清新”的文艺审美理想。苏轼对《庄子》的理解一方面体现于他的文本作品之中,另一方面则通过苏轼丰富的生命实践呈现出来。针对以上中心思想,文章正文分五章展开:第一章首先概述《庄子》对苏轼的影响。苏轼对《庄子》进行了深刻的体悟和吸收,这最直接地体现在他在作品中对《庄子》文本的直接吸收。这种吸收包括:苏轼对《庄子》典故的直接引用;对其文句的灵活化用;对其哲学范畴词语的吸收运用。通过对苏轼与《庄子》关联的整体阐述,文章先建立起苏轼与《庄子》的密不可分性,从而为下文具体展开苏轼人格与文格的庄学渊源做铺垫。第二章主要论述苏轼与庄子人格建构的共同起点——悲剧意识。与西方相比,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悲剧意识,这不仅表现在中国悲剧意识的来源,更表现在中国悲剧意识消弭方式的独特性——向时空意识的回归。庄子和苏轼的人格境界都是建立在这种独特的中国式悲剧意识之上。本章分别对庄子和苏轼的悲剧意识进行理解、阐发,从而使得悲剧意识作为他们共同的人格起点形象地呈现出来。在第二章的基础上,第三章展开对苏轼和庄子消弭悲剧意识的方式:时空意识的阐述。时空意识是苏轼和庄子消弭悲剧意识的共同方式,也是苏轼和庄子建构人格境界的共同归属。时空意识包含两方面:时间意识,空间意识。庄子和苏轼都通过时间意识实现对历史悲剧意识的消弭,通过空间意识实现对空间悲剧意识的消弭。进一步地,本章在第三节中论述了庄子和苏轼由悲剧意识到达时空意识的媒介:梦和酒。梦和酒在庄子和苏轼思想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在消弭悲剧意识、达至时空意识的路上,这两者更是起着不可或缺的中介作用。在前文已经将苏轼的人格境界起点和归属都做了充分阐述之后,第四章进一步展开对苏轼审美人格境界及其生命实践的论述。苏轼不独是将庄子处的人格理想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资源进行吸收,而是将其融会贯通,并落实于具体生命实践之中。在苏轼的生命实践中,悲剧意识得以产生并且消弭,时空意识的以生命化的实现——通过对现实事务和归隐事务的执着而超越实现。前四章对苏轼人格的庄学渊源做了详尽的探讨,第五章则主要展开对苏轼文格的庄学渊源的论述。苏轼的文格十分明显地受到《庄子》文风和思想的影响,本章对此做了全面的探讨,其中包括:《庄子》对苏轼文风的直接影响;苏轼文艺本原论对庄子思想的吸收;苏轼文艺创作论对庄子思想的吸收;苏轼文艺审美论对庄子思想的吸收。文章通过对苏轼人格和文格与《庄子》关联的探讨,一方面较为清晰地展现了苏轼自身的人格境界和文格理想,另一方面则呈现出庄子思想对于苏轼的基点性影响。通过对庄子精神的继承、发展,苏轼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人格境界和文艺理想,并且实现了人格与文格的高度统一,最终指向执着而超越的审美境界,这也是苏轼能被敬仰千年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