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苯胺衍生物电致变色材料及器件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ghchao06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致变色是指材料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可逆颜色变化现象,本质上是电致变色薄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改变其对光的透过率或反射率。有机电致变色材料因具有颜色变化丰富、易于结构修饰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关注。具有优异性能的电致变色器件应用领域也非常广,正在逐步从硬质到柔性大面积化发展。本文以电致变色中常用的咔唑(CBZ)和三苯胺(TPA)两个生色基团为基本结构,引入dithiafulvenyl(DTF/C6DTF)单元,合成了两种新型聚合物电致变色材料。Dithiafulvenyl是一种富硫单元,末端接有不同长度烷基链的良好电子给体。首次将其引入电致变色材料,期望能够通过强电子给体的引入调节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研究内容如下:首先在TPA上分别引入两个CBZ基团和一个末端为一个碳碳链长度的DTF单元,合成DTF-TPA-DCBZ单体,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使咔唑的3,6-发生聚合,在ITO玻璃上沉积得到聚咔唑类导电聚合物电致变色薄膜(poly(DTF-TPA-DCBZ)薄膜)。DTF单元与富电子的TPA结合形成双给电子的DTF-TPA强混合电子给体,能够降低电致变色薄膜的氧化电位。在ITO玻璃上沉积得到的聚合物薄膜微观上是多孔的、直径约为90 nm的大量粒子的聚集体,能实现浅黄色、绿色到蓝灰色的可逆变化。Poly(DTF-TPA-DCBZ)薄膜的着色响应时间为4 s,褪色响应时间为8s;在658 nm波长处的着色效率计算得到23.77 cm2 C-1,最大光学调制范围达到40%。其次将末端含六个碳碳链长度的C6DTF单元接在TPA上合成芳香性聚酰亚胺材料(C6DTF-TPA-PI),在ITO玻璃上制备得到聚酰亚胺薄膜并检测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在聚酰亚胺的分子结构侧链引入C6DTF电子给体单元能够有效调节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C6DTF-TPA-PI固体的分解温度为370°C,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25°C,聚酰亚胺薄膜的颜色在电压驱动下能实现黄色到粉紫色的可逆变化;着色响应时间为3 s,褪色响应时间为5 s。在337 nm、348 nm和470 nm波长处有三个特征吸收峰,被氧化后(高于0.6 V)在560 nm波长处出现一个新的吸收峰。最后采用简单的层叠式结构初步封装了基于ITO玻璃的C6DTF-TPA-PI薄膜电致变色器件,并检测了器件的电致变色性能。该聚酰亚胺电致变色器件具有可逆的电化学过程,电压驱动下能实现浅黄色到粉紫色的颜色变化,着色响应时间和褪色响应时间分别为5s和6s。
其他文献
11月24日,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承办了2015世界机器人大会第8专题论坛——医用机器人产业发展与未来战略论坛。论坛旨在探讨医用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以制定我国医用机器人
进入21世纪以来的最初几年里,最受人关注的香港导演无疑就是杜琪峰。杜琪峰的电影一直以他另类而鲜明的影像风格和主题格调吸引着大家的眼球,杜琪峰的其入其作足以构成这个时
设计了一种基于实际业务流的网络模拟器,分别采用基于Gilbert模型的丢包机制和基于TBF队列模型的时延机制,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可以加入各种丢包模型和时延模型。测试实验表明通
源代码开放的CC2430节点标配有串口UART异步数据传输的传感器,为扩大无线传感网络的应用范围,在CC2430节点上开发了SPI接口的倾角传感器SCA100T。通过底层驱动控制编程进行时
一、背景知识 硬膜外血肿(图1)是位于颅骨内板与硬脑膜之间的血肿,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其中大部分属于急性血肿。硬膜外血肿的形成与颅骨损伤有密切关系,骨折或颅骨的短暂
纤维组织细胞肿瘤起源于中胚层间叶组织.由成纤维细胞和组织细胞构成,一般常见于皮肤、软组织及骨骼,恶性居多.原发于颅内的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engin fibroushistiocytoma, BFH)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量也随之增高,电网的运行安全问题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电网建设工程的角度来看,电网的安全问题是电网建设工程中至关重要
BIM技术指的是建筑信息模型,其可以根据建筑工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模拟,形成可视化的数据模型,在表现形式上更加直观,并且具备可以优化性,能够根据工程的实际施工需求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