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作品频频出现在国内外观众眼前,他们的作品不止一次的在国际赛事上夺得桂冠。不可否认,他们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影像作品,为中国艺术电影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这些作品在国内院线市场上还是一如既往的沉寂。在中国,当越来越多的观众们不再被传统的时代背景和语境禁锢时,“第五代”导演完成了文艺到商业的完美过渡,对于前景大好的商业电影海洋,他们无疑在其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作为“第六代”导演之一的贾樟柯,在其斩获无数国际大奖的背后,无疑也想在这样的市场浪潮中分得一杯羹。本文立足于电影的商业、艺术双重属性,从国内艺术电影的现状入手,以贾樟柯导演近年来的多部电影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解析其个人作品独有特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作为艺术电影导演的贾樟柯在向商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对于自身作品风格以及运营手法所做的调整与改变。并以此为原点,寻找我国艺术电影长期以来的发展受阻的原因和问题所在,以及向商业化转型问题所要面临的挑战。最终得到以下几点启示:(1)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贾樟柯渴望这样的环境下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挑战无疑是残酷且艰巨的。从根本上讲,艺术电影并不排斥商业性的宣传和运营。如何平衡电影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是每一个电影人必须面对的问题。(2)在时代变迁的今天,改变艺术电影孤芳自赏的运营模式,进一步获得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加深对主流电影创作手法的融入,是艺术电影摆脱现有囹圄的最佳途径。面对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贾樟柯导演在坚持自己创作理念的同时,也运用非凡的商业头脑,通过合作,成就自己的艺术梦想。中国电影需要贾樟柯创作出具备商业能力的艺术电影,也需要探索出兼具艺术品味和商业价值的电影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