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风险管理理念和实践的提升,大大加快了金融工具创新的步伐。企业为了规避价格和信用等经营风险,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各种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本文主要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套期会计存在的合理性,并探讨了我国套期会计自身存的核算问题以及应用情况中出现的问题,最后针对套期会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应建议。在本文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套期会计问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国内外对套期会计研究的现状,并结合国内外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研究不足,提出本文研究的思路及可能贡献之处。第二章则是对套期会计所涉及基本理论的一个说明,其中包括套期定义及风险、套期会计的产生,以及我国现行准则对套期会计处理的相关规范。可以说,第一、二章的内容是本文后续研究的理论铺垫。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由于2000年12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曾经发布过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联合工作组(JWC)起草的《准则草案和结论依据-----金融工具及类似项目的会计处理》征求意见稿,主张对金融工具实行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应地要求废止IAS39允许的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并用的混合计量模式,取消套期会计。而取消套期会计这一观点关乎套期会计存在性是与否的问题,所以,本文第三章首先分析了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套期会计的冲击,并结合我国金融市场具体环境和套期会计基本原理,明确了套期会计存在的合理性。而后IASC对金融工具混合计量模式的回归,也验证了本文对套期会计存在合理性的判断。接下来本文讨论了套期会计自身核算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套期会计核算的发展与完善。同时,由于我国涉及套期保值业务的主要是银行、石油、金属、农产品等行业,所以本文收集了我国上市银行(共14家)和部分非金融上市公司(共11家)的套期会计应用信息,以揭示我国套期会计实际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本文第四章是针对第三章所提出问题的建议,其中详细阐述了改进我国套期会计自身核算的建议,并提倡我国企业增强套期保值的意识和对套期会计处理的理解,做好套期会计应用的信息技术工作,同时建立有效的套期会计监督机制,以提高我国企业对套期会计的应用能力。结束语是本文的结尾部分,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存在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