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书学的有关问题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杨简《慈湖遗书》中关于四书的论述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试图采用文献学与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并借鉴诠释学的相关理论,深入发掘杨简四书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学术价值。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有六部分。绪论主要阐明了论文选题的意义,回顾、总结了学术前史,并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一部分介绍了杨简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平经历,并介绍了四书的成书过程。接下来四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分别论述了杨简以心学为宗对《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的阐释。杨简的阐释不同于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对四书的解释,而是时时联系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处处以“心”来统摄。他大胆否定四书中不符合其心学思想的主张,并做出一种全新的解释,把其纳入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总之,杨简对四书的阐释充分体现了他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精神,由此形成了一种心学视域下的四书学思想体系。第六部分从两个方面分析了杨简四书学思想的学术价值。在心学史方面,他对四书的解释进一步完善了心学思想体系,并有利于心学思想的传播。在四书学史方面,他的论述丰富了四书学思想的内涵,体现了以己意解四书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