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古代传统的学术分科不仅具有独特的学术分类观念,而且在其鼎盛时期建构起了一套以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为主要框架的学术分科体系及知识系统。经、史、子、集的“四部之学”的分类主要以典籍分类为主,各典籍的分类标准不一。而西方近代的学科分类体系主要是以“学科”为分类标准,以自然界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西方学术在分类上的这种差异,是建立在中西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之上的。
本文主要研究在西学东渐思想大潮的冲击下,西方学科分类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的学术分科体系向近代学科分类体系转型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新的西方式的学科范式的建立。通过分析中国学科分类体系的这种巨大转型深刻地揭示了西方学科分类引入中国后,其在本质上对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冲击和影响。本文以张之洞引用西方学科分科后所制定的“八科分学”的大学分科为例,从分析其内容及特点来揭示“八科分学”的实质,并充分地体现了渗透在“八科分学”之中的“中体西用”的学术分科思想和文化观。
“八科分学”是中国学科分类体系转型过程的中间过渡环节,促进了西方式的学科范式在中国的确立;也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向西方思维转变的过渡环节,促使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变化。张之洞在制定“八科分学”时始终遵循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学术分科思想和文化观,在具体的学科分类上便表现为以保存中国传统经史之学为根本,除独创建立的经学科外,其他7门学科均来自于西方的学科分类,是将中国传统学术和知识文化按照西方的学科分类一一对号入座,贯名以西方的各学科门类。但是,在以中学为本的前提下,过分注重西学的实用性,结果影响了科学在中国的真正传播和引用。
通过对“八科分学”的历史回顾,充分地体现了晚清时期西方学科分类传入中国后对中国古代传统学科分类体系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历史意义。本文试图一方面通过“八科分学”引进西方学科分类中的具体分科为例,说明中国近代学科分类体系的建立以及新的学科范式的形成;另一方面,意在说明“八科分学”在引进西方学科分类的同时,本质上引起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转变。更重要的是,通过“八科分学”对中国传统知识文化的保存,来发挥其对复兴国学、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历史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