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矿物浮选、动电位测试、红外光谱分析、吸附量试验、扫描电镜检测、粒度分析等研究了热配制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微细粒赤铁矿的作用机理。扫描电镜检测和激光粒度分析表明,在25℃,35℃和55℃下配制的淀粉的形貌和粒度变化较小,淀粉颗粒只是吸水膨胀,颗粒的粒度有增大的趋势;在75℃和91℃下配制的淀粉的形貌和粒径有了较大程度的变化,颗粒有向中间粒度区间聚集的趋势,特别是91℃下配制的淀粉颗粒已完全破裂变形为不规则的絮状。热配制淀粉对赤铁矿的浮选试验及其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试验结果与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试验结果一致:在相同淀粉用量时,75℃和91℃时配制的淀粉在赤铁矿表面的吸附量更大,且此时淀粉对铁矿的浮选作用效果更好。动电位测试发现,75℃和91℃时配制的淀粉对赤铁矿的动电位影响较大,赤铁矿的零电点向pH值减小的方向移动了约0.6mv,可能是此时淀粉结构发生变化,生成了类似COO-基团的酸性物质,其他温度下配制的淀粉对赤铁矿的零电点影响较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35℃,55℃,75℃和91℃下配制淀粉分子中羟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有了较大程度的偏移;91℃下配制的淀粉分子的葡萄糖特征吸收峰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偏移或消失,C—OH基团吸收峰位置也位移了较大幅度,C—OH和C—O—C基团吸收峰的强度有一定程度的改变。通过上述试验和检测发现,温度与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当配制温度为25℃,35℃和55℃时,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变化较小,对赤铁矿的作用效果有限;当配制温度为75℃和91℃时,淀粉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对赤铁矿的作用效果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