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岩石圈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不仅反映了现今地球深部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而且提供了深部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机制的可靠信息和有效约束。岩石圈内部结构尤其是间断面结构是认识地球大陆形成和演化的关键途径之一,若能精细刻画这些间断面,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地幔对流、板块运动以及岩石圈演化等地球动力学过程。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的过渡带,地震活动频发,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间断面结构有助于认识该区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岩石圈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不仅反映了现今地球深部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而且提供了深部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机制的可靠信息和有效约束。岩石圈内部结构尤其是间断面结构是认识地球大陆形成和演化的关键途径之一,若能精细刻画这些间断面,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地幔对流、板块运动以及岩石圈演化等地球动力学过程。青藏高原东南缘位于青藏高原与扬子地台的过渡带,地震活动频发,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间断面结构有助于认识该区域构造演化等动力学问题及该区域的深部孕震机理。本文使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项目的流动地震台站所记录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采用地震光照成像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间断面结构,包络莫霍面的深度及地球岩石圈的厚度,并讨论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在云南地区(经度97~°~106~°范围内),在每一条剖面上,可以看出莫霍面的深度呈现西薄东厚的趋势,而继续向西到达扬子板块的西部莫霍面的深度则又呈减小的趋势;在南北方向上(从C剖面到A剖面),莫霍面深度由C剖面的30-40km逐渐变化到B剖面的40-50 km,A剖面的莫霍面同样处于40-50 km左右,在纬度25~°左右存在莫霍面深度的过渡带;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厚度西薄东厚,其中滇缅泰块体腾冲火山附近最薄,约为60 km,其较薄的岩石圈厚度可能是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造成的;扬子块体岩石圈厚度从四川盆地向南是逐渐减薄的,特别是四川盆地下方最厚,其岩石圈厚度可达190 km左右。滇缅泰块体腾冲火山下方150 km深度左右探测到明显间断面,其可能是腾冲火山原始岩浆源的位置即岩浆源。本研究印支块体与滇缅泰块体结构的连续性进一步为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造成了腾冲火山低速物质向东溢出提供了地震学证据;川滇菱形块体内部发现深度范围50-250 km的局部高速异常和复杂的间断面结构(剖面A)可能暗示此处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所在的位置,其上方不均匀分布的高速异常体可能是火山喷发的过程中岩浆以侵入岩和底侵岩的形式保存在不同的深度引起的,与后期区域构造活动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
其他文献
逆梯度输运(CGT)现象广泛存在于湍流火焰和实际燃烧中,其动力学机理至今未见定论。然而,CGT现象直接关系到湍流模型以及燃烧模型的建立、验证和评估,对于研究和控制各类湍流
近年来,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First-principle)计算方法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大量的计算程序被广泛用于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
油菜是我国食用植物油主要来源。油菜植株较高,茎秆较粗,分支缠绕较严重;油菜籽颗粒微小,且成熟果荚易开裂,使得机械化收获存在损失率高、功耗大等问题。传统油菜收获机采用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日渐发展,各种饲料添加剂以及抗生素产品的滥用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和随之引发的环境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继而新型绿色饲料添加剂的概念逐渐深入大
目的:探究用视黄醇结合蛋白-4(retinol-binding protein-4,RBP-4)评价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方法: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
自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艺术经历了一个从诞生、发展、到逐步迈向成熟的过程。其中包括了:从表演形式上,由民间团体走向专业院校,以及从演奏内容上,由传统曲目的改编走
目的:探讨FOXM1抑制剂硫链丝菌肽(TST)对食管鳞癌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人食管鳞癌ECA-109和TE-13细胞分别分为以下4组:对照组(Control组)、硫链丝菌肽组(TST组)、放
本文考虑了一类带Hardy-Littlewood-Sobolev临界指数项和不定非线性项的Choquard方程整体解的存在性问题,主要利用变分法来证明这类方程整体解问题.(?)其中N≥3,0<μ<N,2μ*是Hardy-Littlewood-Sobolev不等式意义下的临界指数.V(x)是连续函数且-△+V(x)在空间L2(RN)中的谱点σ(-△+V(x))有负值,K(x)是有界正函数
目的:通过对比筋针配合手法与传统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肩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观察,探讨这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及其存在的问题,并作出客观系统的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2
莪术油(Zedoary oil,ZO)是从中药莪术的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但由于莪术油存在水溶性差、稳定性差等问题,影响了其新药的研究开发。将莪术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