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抗坏血酸在实际运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光、高热等条件下极不稳定,因此我们需要对L-抗坏血酸进行修饰来增加抗坏血酸的稳定性,其中L-抗坏血酸3位羟基修饰后的产物稳定性最好。目前人们对L-抗坏血酸3位羟基进行烷基化的方法有三步法和一步法。一步法主要采用两相的相转移催化剂或微波反应器对L-抗坏血酸的3位羟基直接进行烷基化,三步法主要是采用碳酸氢钠、氟化铯等碱对5,6位保护后的L-抗坏血酸的3位羟基进行烷基化。但是在3位羟基进行修饰时容易出现2,3位都被保护的产物以及原料反应不完等问题而导致产物收率较低并且分离困难。本课题以发展L-抗坏血酸3位羟基的烷基化为导向,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一、基于结构的复杂性,反应步骤的简洁性和环保性。前期,我们以溴苄为烷基化试剂对一步法反应和三步法反应进行探索。我们发现在一步法中以水和乙醇做溶剂,氢氧化钠做碱进行反应收率可达45%,但该方法应用范围面窄,不适合普及。在三步法的探索中,我们对一系列的碱以及溶剂进行优化,发现当使用0.5当量甲醇钠和1当量三乙胺,乙腈做溶剂时,5,6-异亚丙基-3-O-苄基-L-抗坏血酸的收率最高为46%。二、为了提高产物的纯度、增加L-抗坏血酸的利用率,我们发展了循环法。单步烷基化的收率为51%-80%(以卤代烃计算)。以溴乙烷为例,经4次的循环后,5,6-异亚丙基L-抗坏血酸的利用率由40%增加至51%。三、我们使用3-O-苄基-L-抗坏血酸和5,6-异亚丙基-3-O-苄基-L-抗坏血酸作为原料探讨2-O-β-D-吡喃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的合成。我们发现可以采用5,6-异亚丙基-3-O-苄基-L-抗坏血酸和溴代四乙酰化葡萄糖在两相的相转移催化反应下合成全保护的2-O-β-D-吡喃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收率为48%。然后对全保护的产物进行脱除的优化。我们发现先用酸开5,6位的环,然后脱乙酰基,最后脱苄基的效果优于先脱掉苄基,再开5,6位的环,最后脱乙酰基,改进后可以提高47%的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