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林业安全是国土安全的基础,是国家GDP安全的支撑,是国家政治安全的保障。我国目前以透支环境资源获取发展的走法,难以指望实现小康社会。 我国生态环境脆弱,西部更为突出。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西部区域生态经济影响更为重大、复杂而深远。因此本文一个明显倾向就是始终着眼于战略高度、生态层面、区域范围、并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主线,在一定的尺度内,始终将林业这一自变量置于区域并与区域中各种区位资源要素、生产力要素及生产关系要素中突出加以考虑,既内视林业问题,又外视其他要素,力求避免过分强调林业自身能力的倾向。研究顺序是从全局到局部到具体行业,即东中西三大地带到西部到生态到林业,层层递进,次次延伸。 本文依据生态经济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战略理论,解剖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差距、西部生态经济地域分异、西部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与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耦合关系,重在找出西部地区生态演变特点,揭示西部生态—经济地域环境演化驱动力及演化规律,划分西部生态—经济类型,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地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进一步探讨西部生态林业在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定位,提出并设计典型生态经济类型区“生态林业经济发展模式”。认识来源于对共性与个性辨证关系的理解,由此主与次、重与轻、急与缓便会呈现出来,相应的模式、对策便会制定出来。 本类论文,研究旨在应用,创新旨在有效,因此本文力戒“八股”,崇尚适用,上题下解,围绕主题,涵盖模式,提出措施,其目的是更好地缩短由退化到发展到弱可持续发展到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即以强势政府为核心,以大工程推进西部生态林业跨越式发展;使西部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成为强势;优先解决西部林业生态建设管理层面上的技术创新,以提升建设品质问题;采取积极的“空中调水”措施,优化配置生态水资源;同步发展西部草业;调整西部林业产业结构,优先选择森林旅游;优化整合土地、人口、生产力布局,实行积极的生态移民;发挥政策性银行的特殊作用;建立上中下游利益补偿机制;组建国家直辖西部专业造林工程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