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才”》主人公尤金伦理身份的困惑与重建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奥多·德莱塞是19至20世纪美国转折时期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生动地反映了美国的社会现实,记录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环境。他并没有美化当时社会中的人物和社会背景,而是以现实的方式进行了真实的描绘,因此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20世纪初美国的全景图。《“天才”》是西奥多·德莱塞的自传体小说,以他自己的生活和职业经历为蓝本,记录了他艺术生涯的跌宕起伏,以及他对道德伦理的思考。然而,自从《“天才”》出版以来,它受到了很多的批评,一些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过多地描绘了色情世界之中的堕落现象。尽管《“天才”》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具有争议性的,但是德莱塞仍然把它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作为艺术家的自画像,小说生动地呈现出了美国19世纪到20世纪的工业化进程中,艺术家们对艺术创作的困惑。因此,对《“天才”》这部小说进行研究,对于理解跨世纪美国的艺术审美、价值观念、道德意识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深刻的文本分析为基础,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相关理论和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分析西奥多·德莱塞的自传体小说《“天才”》。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视角分析、阐释和评价文学的批评方法,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从伦理学的角度阐释文学中的生活现象,探讨道德指导的价值,分析导致各种社会事件并影响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解释并评价人物道德选择的方式、过程和结果,并分析其中的现实意义,从中获得道德教诲与警示,为人们的现实生活提供指导。本文旨在分析主人公尤金对于自身伦理身份的肯定、困惑与重构,并探讨认同自身伦理身份的积极作用。全文共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三部分,作为论文的第一部分,导论部分简要介绍了西奥多·德莱塞和他的自传体小说《“天才”》、文献综述以及理论基础。第一章研究了尤金早期伦理身份的形成,以及尤金认同自身伦理身份的表现。幼年的尤金成长在伊利诺斯州亚历山大镇一个传统的家庭之中,在传统伦理规范的影响下,他自身的行为遵循着传统的伦理规范,同时也欣赏其他人身上的优秀品质。他天真烂漫、热爱大自然,追寻着最淳朴的自然之美,也喜欢单纯美好的女孩子,这些都是尤金肯定自身伦理身份的表现,在这个时期,尤金对自身的伦理身份是认同的,不存在任何的疑惑,任何行为都遵守着传统的伦理规范。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尤金在进入大城市之后,受到了城市中名誉、金钱、身份、地位、美色的诱惑,对自身作为艺术家和丈夫的伦理身份产生了困惑。尤金在受到都市中物质主义的影响之后,艺术创作也随之受到了影响,他开始迎合大众的趣味进行创作,获得更多的金钱,但与此同时他的创作灵感也逐渐消失,以至于最终放弃了对艺术的追求。从商之后,他疯狂地追逐金钱、地位以及美丽的女孩,逐渐地迷失了自我,也厌倦了作为丈夫的这一伦理身份,抛弃了丈夫的责任,也失去了家庭幸福。第三章探讨了尤金伦理身份的重构,叙述了尤金对自身伦理身份由困惑到重新接受的转变过程。尤金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后,重新思考人生,认识到了家庭的重要性,于是决定回归家庭,并重新获得了家庭幸福。同时,尤金在物质享受与艺术追求之间也做出了选择,他重拾画笔,继续艺术创作,放弃了物质享受。在这个过程中,尤金重新塑造了自身的伦理身份,对自身伦理身份的肯定对他的生活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尤金获得了道德启蒙,更加珍惜家庭幸福,坚定了艺术追求。最后一部分是结论,这部分主要对前面的论述进行了总结,并点出本文的主旨。当人们对自身的伦理身份感到困惑时,就会产生一系列的伦理问题,然而认同自身的伦理身份,并按照伦理规范做事,人们就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准确定位,从而实现人生的价值。在经历了对艺术家和丈夫的伦理身份的困惑与混乱的生活后,尤金意识到责任的重要性,重建了自身的伦理身份,并按照道德伦理规范约束自身的行为。最后,他重新获得了家庭幸福和艺术的成功。总之,分析尤金对于自身伦理身份的认同、困惑和重构,可以帮助读者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西奥多·德莱塞和他的自传体小说《“天才”》,以及认同自身伦理身份、并根据伦理规范做事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背景: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指病人麻醉手术后出现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认知功能改变。POCD作为病人手术后一个重要的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老年病人相
信任修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内的信任程度,进而提高企业效能。基于信任修复过程中信任者和被信任者双边的具体影响因素,以及对信任违背及修复机制的系统分析,结合中国企业的具体情
汽车轻量化之所以成为推动汽车行业发展的滚滚洪流,是与现代社会对环保节能的迫切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研究数据显示,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车质
中国证券业发展迅速但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得出,中国76家证券公司2006—2010年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低且呈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影响中国证券业全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