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荧光分析法以其经济、简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测限低等众多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药学、临床医学等众多领域。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蛋白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理,以及洛美沙星在荧光分析研究中的应用。本研究内容共包含下五部分:第一章:综合介绍了药物分析在药学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以及发展过程。据此,对各种荧光分析方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为筛选及研发药效高、毒副作用小、应用广的新药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共引用参考文献59篇。第二章:利用荧光猝灭法以及同步荧光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兽用药氟洛芬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几种常见金属离子(Mg2+、Zn2+、Cu2+、Fe3+、Co2+、Ni2+)对此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氟洛芬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发生猝灭,此过程为静态猝灭,并伴有非辐射能量转移的发生;二者主要通过静电引力结合,其结合常数为103数量级,结合位点数约为1,结合距离约为2.20nm;Hill系数nH略大于1,表现为非常弱的正协同作用。同步荧光光谱表明氟洛芬使牛血清白蛋白构象发生了变化。第三章:为解决经典荧光光谱法在研究药物与蛋白结合机理中可能存在的缺陷,以牛血清白蛋白与兽用药氟洛芬的结合为例,在生理条件(含0.15mol/L NaCl,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下,利用以氟洛芬为荧光检测对象、牛血清白蛋白为猝灭剂的改进荧光研究方法研究了药物与蛋白的结合机理,并与经典荧光光谱法进行比较,同时运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对该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荧光光谱法能更准确和全面地表征蛋白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第四章:在pH6.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洛美沙星能够与Tb3+结合发生共振能量转移,产生稀土敏化荧光。其最佳激发、发射波长分别为λex=320nm、λem=545nm。在该体系中加入诺氟沙星,可使其荧光进一步增强。据此建立了测定NFLX含量的新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诺氟沙星胶囊及尿样中诺氟沙星含量的测定。第五章: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Tb3+-洛美沙星稀土敏化荧光体系与碱性染料罗丹明B之间的能量转移反应。结果表明:罗丹明B对发光体系Tb3+-洛美沙星的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Tb3+-洛美沙星荧光体系与罗丹明B之间的结合常数为1.63×105L/mol,并根据Fōrster理论,对体系的结合距离等参数进行了测定。同时也对体系的荧光量子产率进行了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