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鲜味菇”是在野生林发现的一株大型真菌,发现属于偶然,目前没有相同的报道,经急性毒性检测,属于实际无毒,美味,可食用,具有人工驯化栽培的潜力。对“鲜味菇”的分离与食用价值评估研究发现,从子实体中间上部取点进行组织分离效果最佳,菌丝菌落形态为洁白、浓密、气生菌丝少,培养后期出现原基分化;该品种子实体单生或群生,朵数1-4朵,朵型较大,似漏斗状;菌盖褐色、有鳞片,成熟后边缘呈波浪状,直径5.0cm~25.0cm、厚度1.0cm~2.4cm,菌肉白色,菌褶延生;菌柄白色-浅褐色,有鳞毛,直径0.5cm~3.6cm,长度2.0cm~25.0cm,质地致密。予实体干品具有特殊的海鲜味。该菌拥有17种氨基酸,其中除了胱氨酸与猪肚菇相同外,其它的氨基酸含量都比猪肚菇高,鲜味菇氨基酸总量达到145.5g/kg,比猪肚菇108.9g/kg高33.6%。“鲜味菇”呈味氨基酸含量高,其中谷氨酸含量为20.2g/kg,比猪肚菇的13.9g/kg高出45.3%,天门冬氨酸15.9g/kg比猪肚菇10.3g/kg高54.4%,所以“鲜味菇”的鲜味非常好,风味浓郁,口感上更甜,比猪肚菇更营养。“鲜味菇”的粗蛋白含量21.2比猪肚菇干品15.0高出6.2g/100g,“鲜味菇”硒含量0.48g/l00g接近香菇硒含量0.16g/100g的2倍。“鲜味菇”在主要营养成分、氨基酸、粗多糖,有益微量元素的含量大部分比猪肚菇香菇高,具有独特的海鲜味,亮点颇多,具有良好的开发和推广前景。对“鲜味菇”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培养温度25℃℃,菌丝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达到7.58mm/d,与培养温度20℃C和30℃C生长速度相比达到极显著水平,长势优势明显。该菌适宜用木屑、棉籽壳栽培。该菌适宜在pH为5-7范围内生长;菌丝粗壮,粗线条明显,有光泽,菌丝长速分别为7.25rmm/d;原基分化数量分别为2个-3个;“鲜味菇”子实体的形成需要光照刺激。12h光暗交替效果最佳;“鲜味菇”原基经过进一步发育,长成子实体,人工种植获得成功。对“鲜味菇”高产栽培模式研究发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38%,木屑38%,麸皮18%,石灰3%,轻质碳酸钙3%,含水量65%。该菌的最适温度为25℃C-30℃C,生物学效率为70.4%;3种主要栽培模式中,袋栽的生物学效率达到71.0%效果显著好于其它2种。覆土厚度为3.0cm时,现蕾时间仅为3d-7d,生物学效率78.7%,菇蕾数1朵~2朵,效果最好。“鲜味菇”高产栽培模式开发成功。对“鲜味菇”多年多点区域试验研究发现,不同试验点不同时间满袋时间都在28d-33d,不同地区没有显著性差异。第一潮菇朵数在1朵~2朵,第一潮平均产量在111.9g/袋~126.1g/袋,总平均产量为120.0g/袋,第二潮平均产量在78.0g/袋-105.1g/袋,总平均产量为89.4g/袋,第二潮后平均产量在64.3g/袋-94.5g/袋,总平均产量为74.2g/袋。“鲜味菇”的平均产量271.3g/袋比对照猪肚菇228.0g/袋高出43.3g/袋,增产19.0%。该菌菌丝抗逆性强,在福建省主要集中在春、秋季出菇。不同区试点子实体形态特征无显著差异,菌盖大小为:直径4.3cm~22.3cm;菌柄大小为:厚度1.0cm~2.8cm。直径0.4cm~3.8cm,长度1.7cm~25.0cm。猪肚菇子实体整体似杯状,菌褶内卷;菌盖成熟后边缘不会出现波浪状,这在外形上与“鲜味菇”差异显著。“鲜味菇”在不同试验点没有显著差异。“鲜味菇”适合在福建省种植推广,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研究,“鲜味菇”人工筛选培育成功,实现了人工栽培出菇;探索出一套“鲜味菇”高产栽培模式,实现高产栽培;适宜在福建省境内种植,为食用菌市场增加一个新品种,为菇农提供增产增收的好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