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为例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47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源保护地对于城市居民的生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压力倍增,对水源保护地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对城市水源保护地的投入不足,生态建设和保护不到位,水源保护地生态的不可持续严重威胁着城市居民的饮水质量和安全。然而工业发展和相关政策的限制,使得水源保护地经济普遍比较落后,面对这种贡献与回报脱节的情况,急需一种新的机制来解决此类问题,建立和完善水源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水源保护地发展矛盾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统计分析、模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水源保护地可持续发展与生态补偿之间关系的探讨,分析了水源保护地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通过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来说明水源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苏州市水源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生态补偿的实证分析,研究和探讨了完善水源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我国对生态补偿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生态补偿的研究内容还在拓展,还有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例如:资源价值不确定性研究、生态补偿模型建立、生态补偿立法等。科学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并切实有效的执行,才是解决当前水源保护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为整个城市的平衡和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本文以压铸态AZ81镁合金为基础,添加合金元素(Pb、Pb+Sn)并进行时效热处理,采用XRF、XRD、OM、SEM/EDS、万能材料试验机等手段,重点研究了上述两种方法对压铸AZ81组织和常温/
本文主要研究镁合金平面应变压缩(PSC)中的孪生行为及相关的微结构演变。以商业AZ31镁合金为初始材料,对不同取向样品进行小变形量的PSC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
本文结合实际生产,以减小H13钢分流挤压模的疲劳失效率为目的,采用有限元和实验相结合的办法,分析了H13钢分流挤压模的疲劳失效形式;围绕分流焊合挤压过程中金属的流动及挤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