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uto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被全世界关节外科医师称为“灾难性”并发症。目前尚无任何一种被普遍接受的方法可以绝对确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需要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血清检查、病原学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做出综合判断,病原学检查仍然是最终诊断的“金标准”。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单纯抗生素治疗、保留假体清创、一期翻修、二期翻修、关节切除成形、关节融合、截肢等,其中效果最确切、最被普遍接受的是二期翻修,但治疗过程长、花费高、患者痛苦巨大是其不可避免的缺点。随着无菌技术的改进、层流技术的应用及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已经大大下降,但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仍然是对关节外科医师的巨大挑战。   第一部分病理检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通过复习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病例的术后病理切片,分析病理检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病例与方法:在剔除原发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及无完整病理切片资料的病例后,选取我院2000~2009年进行人工髋、膝关节翻修的患者(包括感染及非感染)的术后永久病理切片25例(17髋,8膝),分别由2位有经验的病理医师按照2个不同诊断标准各自独立、单盲诊断,判断每例玻片是否提示感染。诊断标准Ⅰ:每高倍视野不少于5个多形核中性白细胞(至少5个不同视野),诊断标准Ⅱ:每高倍视野不少于10个多形核中性白细胞(至少5个不同视野)。所得结果与最终诊断比较,统计以下指标:敏感性(SE)、特异性(SP)、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约登指数(Youdens index,r)、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两位病理医师诊断的一致性以kappa分析评价。   结果:按照标准Ⅰ----病理医师A:SE86%,SP91%,PPV92%,NPV83%,r0.77,PLR9.4,NLR0.16;病理医师B:SE93%,SP82%,PPV87%,NPV90%,r0.75,PLR5.1,NLR0.087;对两位医师的诊断进行kappa分析,kappa值0.84>0.75,提示该诊断方法的重复性高。按照标准Ⅱ----病理医师A:SE71%,SP100%,PPV100%,NPV73%,r0.71,NLR0.29;病理医师B:SE79%,SP100%,PPV100%,NPV79%,r0.79,NLR0.21;对两位医师的诊断进行kappa分析,kappa值0.754>0.75,提示该诊断方法的重复性高。   结论:病理检查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中采用不同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差异很大,但特异性较高且相对稳定。   第二部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进行翻修治疗的病例进行效果分析,探讨翻修手术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的治疗方法的有效性。   病例与方法:选取我院2000~2009年收治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进行翻修的病例(包括一期、二期翻修)进行随访,对其术前及术后最末一次随访得到的Harris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P值<0.05则有统计学意义),并对相关血清学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进行分析,判断翻修手术的疗效。   结果:12例人工髋关节感染患者中有9例行翻修手术治疗,全部获得随访(8例二期翻修,1例一期翻修),平均随访年限3.9年(1.2年~8.5年);最近一次随访中,ESR、CRP全部正常。全部二期翻修的患者的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58.87分升至最近一次随访的89.2分,配对T检验发现总评分、疼痛评分、功能评分改善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一期翻修患者的Harris评分也由术前的20分升至最近一次随访的74分。   结论:二期翻修是治疗人工髋关节感染有效、可靠的方法。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不同负压与不同核硬度对OZil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负压及不同核硬度条件下,OZil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  
研究目的:①描述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的健康结局;②描述MHD患者体力活动和健康结局、抑郁和健康结局的相关性;③探讨体力活动和抑郁对MHD患者健康
目的:  1、探讨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情况,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2、结合文献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