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明确并比较镜下与临床可见Ⅰb1期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2)比较不同神经侵犯状态Ⅰb1期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3)阐述FABP7与NCAM在不同神经侵犯Ⅰb1期宫颈鳞癌的临床意义及相关关系。材料与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4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的Ⅰb1期宫颈鳞状细胞癌行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镜下组及临床可见组,比较两组间临床病理特征差异及对预后的影响。(2)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PNI(+)及PNI(-)Ⅰb1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3)免疫组化法检测PNI(+)及PNI(-)Ⅰb1期宫颈鳞癌患者中FABP7及NCAM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共纳入镜下Ⅰb1期宫颈鳞癌患者49例,中位随访时间33±15.0月。镜下组患者Ⅰ型转化区占71%;Ⅱ型转化区患者占6%;Ⅲ型转化区患者占23%;满意阴道镜检查占77.5%;不满意阴道镜检查占22.5%;宫颈活检病理提示HSIL占5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提示可疑微侵癌患者占45%。镜下组锥切术后残留HSIL及以上者占78%;LSIL及以下占22%;锥切术后病理浸润类型中迷芽状浸润27例,占55%;“舌状”浸润22例,占45%。仅有1例宫旁淋巴结转移;1例阴道切缘未净;1例复发并死亡。(2)共纳入Ⅰb1期宫颈鳞癌患者共198例,镜下组患者49例,临床可见组患者149例,两组间中位年龄(t=1.563,p=0.120)及随访时间(p=0.149)比较无差异。镜下组及临床可见组患者术前血清Scc-Ag异常率、组织学分化、LVSI、间质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转移、术后辅助治疗等六方面比较差异显著;术后阴道切缘、PI、复发及生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单因素分析未提示LVSI、侵间质深度、宫旁转移及切缘阳性影响预后;单因素分析LVSI、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间质浸润深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3)光镜筛查肿瘤直径>2cm的Ⅰb1期宫颈鳞癌患者56例,发现PNI(+)患者26例,PNI(-)患者30例,两组间中位年龄(t=1.063,p=0.221)及随访时间(p=0.219)比较无差异。PNI(+)组与PNI(-)组患者术前血清Scc-Ag异常率、间质浸润深度、LVSI、组织学分化、PI、阴道切缘受累,复发及生存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患者间盆腔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显著。FABP7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阳性率为20%(11/56),其中PNI(+)组肿瘤细胞阳性率为38%(10/26),PNI(-)组阳性率为3%(1/30),肿瘤细胞染色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77,p=0.003)。PNI(+)组雪旺细胞着色4例,PNI(-)组雪旺细胞着色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均未出现肿瘤组织及瘤旁组织淋巴细胞着色。NCAM免疫组化染色,肿瘤细胞阳性率约为7%(4/56),PNI(+)组肿瘤细胞无阳性患者,PNI(-)组4例,阳性率约为13%(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中均未出现雪旺细胞着色,两组中各有1例出现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着色。PNI(+)患者中肿瘤周围组织中淋巴细胞仅1例着色,而PNI(-)患者中6例阳性着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镜下Ⅰb1期宫颈鳞癌患者总体预后好,LVSI发生率较高,盆腔淋巴结转移、阴道切缘阳性、宫旁阳性、术后辅助治疗率低;镜下Ⅰb1期宫颈鳞癌高危因素低于临床可见Ⅰb1期宫颈鳞癌。(2)Ⅰb1期宫颈鳞癌中LVSI、间质浸润深度、肿瘤大小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间质浸润深度是盆腔淋巴结转移独立影响因素。(3)Ⅰb1期宫颈鳞癌PNI的发生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4)肿瘤细胞中FABP7表达增高可能与PNI发生有关,并促进宫颈癌的神经侵袭。宫颈鳞癌肿瘤细胞很少表达NC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