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经络学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而以此理论为基础的针灸疗法更是祖国中医学的一技奇葩。然而经络的生物学性质和形态学基础是什么?如何解释循经感传现象,至今仍未有系统的,有说服力的实验依据。本研究力求从现代医学神经解剖学和神经生理的角度揭示经络和穴位的奥秘。进一步探讨经络和穴位的形态学基础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霍乱毒素B亚单位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逆行示踪法,研究支配大鼠足厥阴肝经及足少阴肾经所属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前角内的分布,观察同经运动神经元间的树突投射联系,同时,研究足少阴肾经和足阳明胃经,共同走行的腹直肌运动神经元在脊髓前角的分布,观察其运动神经元间树突投射的联系。研究结果:1.CB-HRP逆行追踪显示,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相关的运动神经元在脊髓的空间排布:在脊髓纵(水平)切片上标记的细胞形成一个首尾走向的运动神经元柱,而同一细胞柱之间存在丰富的树突—树突和树突—胞体投射,其中足厥阴肝经标记神经元首尾分部在L2—S1脊髓节段长度为7.0±0.5mm,相互投射的树突数占树突总数的71.6%。足少阴肾经标记神经元首尾分两部分,分别在T8—T12和L3—S2脊髓节段,长度分别为10.6±0.6mm和4.1±0.8mm。相互投射的树突数占树突总数的75.6%。在脊髓的横切片上,标记的神经元足厥阴肝经主要集中在L2—L5腹角前外侧核,且有运动神经元的突起向侧角的位置分布;足少阴肾经主要集中在T8—T12和L3—S2两个脊髓节段,其中可观察到有运动神经元的突起向侧角或相当于侧角及中间带第二内脏灰质和中央管周灰质后连合核及脊髓软膜下的投射,以T8—T12节段最为明显。此外,在T8—T12节段还可见中央管周围灰质、后角、中间带均有大量顺行标记,某几个节段还可见胸核的大量顺行标记。2.足少阴肾经及足阳明胃经走行的腹直肌运动神经元在脊髓的空间排布:水平切面标记运动神经元分布在T7—T12节段,首尾走向长度为10.8±0.5mm,标记细胞的密度主要集中在T8—T10节段,神经元为一条纵行柱,核柱之间有丰富的树—树和树—体投射。相互投射的树突数占树突总数的72.2%。横切面上的结果与足少阳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