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檗碱的微生物转化及其酶学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ttyuan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小檗碱类生物碱是中国传统中药黄连等道地药材中提取分离的主要活性成分,属于异喹啉类生物碱。其中小檗碱在临床上最先被应用于治疗痢疾杆菌引起的胃肠道感染和腹泻,具有显著的抗菌抗炎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小檗碱还具有抗肿瘤、降脂、降糖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小檗碱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成为药物研究的热点,研究人员对小檗碱类生物碱进行结构的修饰和改造,希望提高或拓展小檗碱类化合物对于疾病治疗的药理作用。目前研究主要通过化学修饰的方式对小檗碱进行结构改造,但存在反应条件苛刻、产物效率低、成本高和试剂污染等问题,而使用微生物转化的方式能够避免化学合成所带来的问题。微生物转化是微生物细胞对底物进行结构修饰的过程,目前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复杂化合物的生产与制备过程中,然而有关微生物转化小檗碱的研究相对较少。研究发现土壤微生物能够转化小檗碱进行羟基化修饰和去甲基化修饰,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小檗碱的微生物转化和得到新化合物奠定了基础和理论可行性。目的对黄连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筛选得到新的小檗碱转化菌株,通过微生物转化获得新颖的小檗碱衍生物并研究其抗菌活性,克隆微生物转化小檗碱的相关基因并阐明其酶学特性。方法1.采用液体培养法筛选黄连根际土样的微生物,分离获得以小檗碱为主要碳源的菌株,提取基因组扩增16S r RNA序列测序鉴定菌株种类。采用静息喂养法观察分离菌株诺卡氏菌Nocardia sp.A056对小檗碱的转化效果,并使用高效液相检测培养过程中小檗碱的含量变化和新化合物。2.将Nocardia sp.A056以小檗碱为底物进行大量发酵后累积转化产物,通过萃取浓缩获得产物粗浸膏,使用MCI柱层析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极性分离,半制备液相系统对化合物进行制备分离纯化,获得纯化后化合物。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小檗碱和转化产物的紫外吸收与分子量,结合文献推断转化产物的结构,同时使用核磁共振技术解析化合物的1H谱、13C谱和二维谱,鉴定转化产物结构。3.为确定转化产物去亚甲基小檗碱的抗菌活性,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小檗碱和去亚甲基小檗碱对常见几株致病细菌和真菌的MIC。4.通过本地BLAST比较发现基因组中与小檗碱转化相关的基因,提取RNA构建c DNA文库,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檗碱转化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5.确定Nocardia sp.A056的上调基因后构建Gcv T29675和Gcv T29730蛋白表达重组质粒,通过小檗碱诱导的全细胞转化的方式验证宿主内蛋白的活性,使用Ni柱亲和层析纯化表达蛋白,体外生化体系确认蛋白活性,并通过添加不同底物进行体外催化验证Gcv T29730的底物特异性。6.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与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Gcv T29730的功能特性。将点突变蛋白表达纯化后体外催化验证活性位点;纯化截短蛋白后体外催化验证结构域功能。结果1.从黄连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8株小檗碱转化菌株,其中编号A056的菌株转化效果最好,对A056提取基因组扩增16S r RNA后测序,在线BLAST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A056为诺卡氏菌属。静息喂养实验发现在缓冲体系中出现新的吸收峰,并随着时间的变化产生积累的趋势,推测可能为小檗碱转化产物。2.通过制备分离获得纯化后的新化合物,进行紫外全波长扫描并与小檗碱比较,该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和小檗碱基本一致,初步确认为小檗碱转化产物。LC-MS检测化合物分子量为324,小檗碱分子量为336,结合NMR核磁鉴定结果确认该化合物为小檗碱的亚甲二氧基环被催化开环形成的去亚甲基小檗碱。3.检测小檗碱和去亚甲基小檗碱对常见细菌和真菌的MIC,结果发现去亚甲基小檗碱对细菌的抗菌活性弱于小檗碱,说明亚甲二氧基环能够提高小檗碱对细菌的抗菌作用;而对真菌的抗菌活性两者大致相同。4.Nocardia sp.A056全基因组测序后,本地BLAST检索发现基因NPGAP29360、NPGAP29580、NPGAP29675、NPGAP29730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去亚甲基酶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均注释为Gcv T酶合成基因。q PCR结果显示小檗碱诱导后NPGAP29675和NPGAP29730表达量上调。5.在大肠杆菌BL21宿主中异源表达Gcv T29675和Gcv T29730,全细胞转化与体外酶催化结果发现Gcv T29730能够转化小檗碱为去亚甲基小檗碱,Gcv T29675无活性,表明Gcv T29730为催化小檗碱去亚甲基的转移酶。以巴马汀、表小檗碱和黄连碱为底物进行体外酶催化反应发现Gcv T29730不能催化巴马汀和表小檗碱,但能够催化黄连碱去亚甲基,分析底物化学结构表明Gcv T29730能够特异性催化小檗碱类生物碱C2、C3位,使亚甲二氧基环开环。6.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点突变蛋白表达重组质粒pET28a-29730 E187A和p ET28a-29730 Y247A,通过大肠杆菌宿主异源表达实验和体外酶催化实验发现蛋白点突变后几乎失去转化活性,表明E187和Y247为Gcv T29730的关键活性位点。构建p ET28a-29730 A252t和p ET28a-29730F340t截短蛋白表达重组质粒,体外酶催化实验结果表明截短蛋白会失去转化活性,说明Gcv T29730的结构域均发挥重要作用。结论通过培养分离筛选获得小檗碱转化菌株Nocardia sp.A056,将小檗碱转化为去亚甲基小檗碱,去亚甲基小檗碱在抗真菌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为微生物转化小檗碱提供了新思路。对Nocardia sp.A05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发现小檗碱亚甲基转移酶Gcv T29730,能够特异性催化小檗碱类生物碱C2、C3位的亚甲二氧基环开环形成去亚甲基羟基化衍生物,为后续对小檗碱类化合物的酶法合成与生物转化研究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正>在尼克松正式访华前的1972年1月3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黑格带18人抵达北京,与中方商讨礼宾、安全、住房、电视转播等所有细节。其中遇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分歧和问题,有些牵涉到国家主权,有些甚至需要中国总理和美国总统亲自来解决。双方的第一个分歧便是尼克松的专机问题。
期刊
甲基汞(Methylmercury,Me Hg)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全球性环境污染物之一,具有毒性强、分子量小、亲脂性、难代谢等特点,因此容易在水生生物中积累,并通过水生食物链转移和放大。浮游动物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重要营养纽带,是Me Hg在食物链中转移和放大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以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为研究对象,探讨Me Hg在其体内的积累方
学位
短颌鲚(Coilia nasus)是一种淡水定居型鱼类,此前被认为分布于长江中游和下游,2019年首次被确认存在于三峡库区,但三峡库区短颌鲚的种群现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自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于三峡库区的长江一级支流澎溪河、梅溪河、草堂河、大宁河采集短颌鲚样本676尾及5种关联鱼类348尾(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288尾,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1
学位
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是引起烟草细菌性枯萎病的病原菌,对烟草的健康栽培有巨大威胁。利用生物防治剂是防止病原菌侵染的重要方法之一,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根际和组织中的周生鞭毛杆状细菌,可产生多种酶及次级代谢物质,再加上在植物根部形成生物膜的能力也被作为一种有效的生物防治剂。生防菌高效定殖能力是其发
学位
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s)是一类淀粉水解酶,主要功能为水解α-1,4糖苷键,释放出葡萄糖,是昆虫糖代谢途径中不可或缺的酶类。桃蚜(Myzus persicae)寄主广泛,是重要的经济害虫,以刺吸植物含糖量极高的韧皮部汁液为食,研究其对糖类的代谢是解析蚜虫取食行为的重要层面。课题组前期在三种蚜虫取食相关的转录组中发现,α-葡萄糖苷酶基因是主要的共性差异基因。因此,本学位论文在全基
学位
目的 探讨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其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与HDL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4月在中山市公立精神专科医院诊治的79例住院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是否伴有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采用DSM-5中关于NSSI建议的诊断标准界定)分为不伴NSSI组40例和伴NSSI组39例,采用NSSI行为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
期刊
薇甘菊是我国农林业重点管控入侵生物之一,也是当今世界上热带、亚热带地区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薇甘菊的防控工作巨大又艰巨,传统的化学防治对土壤微生物、水源和人畜健康带来威胁,因此生物防控成为防控薇甘菊的新方向。薇甘菊柄锈菌是生存在薇甘菊上的一种病原真菌,就目前所知薇甘菊柄锈菌仅对薇甘菊有致病作用,对其他非靶标生物没有侵染性。因此,本论文开展薇甘菊柄锈菌病斑部微生物群落结构、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性评价以及
学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ANFH)是股骨近端血供中断引起的骨内骨质坏死塌陷变形,最终造成髋关节功能丧失的骨科常见难治性疾病。其治疗方式主要分为保髋治疗及全髋关节置换术两大类。其中保髋治疗又分为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两种,本文主要针对保髋治疗的两种治疗方式做一简单综述,希望对未来股骨头坏死的保髋治疗提供帮助。
期刊
目的:了解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现状,并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NSSI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方法:以2022.6-2023.12月于山东省戴庄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问卷评估入组者的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无NSSI行为组和有NSSI行为组。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
学位
研究背景: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s)是最大的一类膜受体,参与了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能够将细胞外刺激转化为细胞内信号,是重要的药物靶点。苦味受体(bitter taste receptors,Tas2rs)属于GPCRs家族,最初在味蕾细胞中被发现,介导了机体对苦味的感知。近期研究表明,Tas2rs在口腔外组织,如血管平滑肌、气道、胃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