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字句是汉语被动句的典型代表,同时也是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关于“被”字句VP部分的限制条件,过去的研究和教学往往表述为具有处置义并且一般为复杂结构。近期的研究表明,VP时间意义上的特征“终结情状”可能是“被”字句合法性的根本限制条件,并且汉语被动句中常常由定界成分来给动作提供终结性。目前关于这一特征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较少,而针对泰语母语者的习得研究更少。习得研究中已经发现的结论“终结性习得具有普遍性”也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泰国本土的泰语母语学习者为对象,主要调查其对“被”字句VP部分终结性要求的习得情况如何。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在情态类型框架下,汉语和泰语在被动句合法性限制条件上的异同;二、泰语母语学习者能否习得“被”字句VP部分的终结性要求;三、泰语母语学习者对各类定界成分习得情况如何;四、其习得情况是否符合此前提出的“终结性优先习得”假设。 本研究通过中介语语料库以及可接受性判断测试两种方法获取材料。共有三个泰语实验组以及一个汉语对照组参与测试。测试结果通过统计软件SPSS进行处理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 一、汉语“被”字句的合法性限制条件为“终结性”,泰语“tuk”被动句的合法性限制条件则为“动态性”,该条件处于“终结性”上一层级,对泰语母语学习者可能存在难度。 二、泰语母语学习者未能很好习得“终结性”要求,不能明确辨别光杆动词缺乏终结性,产出被动句大量存在光杆动词现象。 三、对于定界成分,学习者的习得程度存在层级性。语法性定界成分,如“了”等习得程度最低;而对语义性定界成分,如“结果补语、语境”等,学习者有极强的敏感型,判断非常容易受影响,习得程度较高。 四、在本项研究中,泰语母语学习者未显示出对终结性的强烈倾向性,与过去英语研究中的结果不同,未能验证相应的“终结性习得普遍性”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