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X了”式话语标记——以“是了”“对了”为例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moon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现代汉语中“X了”式话语标记,以“是了”、“对了”为例。现代汉语中的“X了”是话语标记的重要手段之一。言语交际中里最容易引起听话人注意的首先是句首成分,“X了”式话语标记一般都是处于句首位置,是一种较为显著的成分。对这一类话语标记进行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现代汉语话语标记的认识。本文从语篇组织功能、语篇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三方面对现代汉语“X了”式话语标记的进行了考察和分析,认为“X了”式话语标记在日常会话中对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分为六章。约49000字。  第一章绪论,交代了选题背景、研究对象及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的理论、方法和语料来源。  第二章先对话语标记做了综述性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话语标记的定义。本文认为话语标记作为一种大多数出现在交际活动或独白中标记话语的表达式,源自感叹词、连词、副词、指示代词、动词、短语和小句,但不具备对应关系,多数只具有程序义,概念义消失或退居次要地位,不充当任何句法成分,存在与否不影响所在语句的合法性,体现其认知主体的元语用功能。在此基础上主要探讨了“X了”式话语标记的表达式,运用对比分析得出与其他类型话语标记的区别。  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对话语标记“是了”、“对了”进行了个案分析。从共时角度,“是了”在现代汉语中存在三个变体:有作为谓语或者补语的“是了1”、作为语气词的“是了2”以及作为话语标记的“是了3”。“对了”可以分为句内成分“对了1”和话语标记“对了2”。从意义和功能上看,“是了3”在句中不具备其“正确”这一概念义,“对了2”在句中也不具备其“正确、肯定、相合”等概念义,它们都有话语标记所具有的语篇组织功能、语境顺应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符合话语标记的功能特征。  第五章分析了“X了”式话语标记的复杂连用形式“X了,X了”、及与叹词“啊,哦,嗯”等的连用形式。从功能上来说,这种连用形式中的“X了”,作为话语标记功能变得更加稳定。  第六章为结语。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