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虫(Marphysa sanguinea)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周期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o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组织切片和光镜、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岩虫(Marphysa sanguinea)生殖细胞的起源、开态和发育特点以及生殖周期的年变化规律.岩虫性成熟时,肉眼可以分辨雌雄.组织切片研究结果表明,岩虫无固定成形的性腺,生殖细胞起源于腹面体腔上皮.发生时不出现滋养细胞,早期营养来自于发生部位的血管,游离到体腔后来自体腔液.除休止期外,生殖细胞持续发生,成熟时多次排放.由雄性生殖上皮形成的精原细胞,经分裂增殖形成合胞体.随发育的进行,合肥体体积逐渐增大,细胞数量和体积增加.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以合肥体形式在体腔中发育,形成精子时才各自分离.精子发生背部快于腹部.雌性生殖细胞在发育过程中不形成合肥体,卵原细胞紧贴生殖上皮,核质比高,核染色深,随着发育核质比逐渐下降,核染色变浅,出现明显的核仁,胞质逐渐增多,胞质中卵黄颗粒和脂滴逐渐增多.自初级卵母细胞开始,卵细胞在体腔中发育.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岩虫精子为原始类型的精子,具鞭毛.成熟精子纵切可见到,头部长约3.5μm,前面为顶体,帽状或锥形,后面是细胞核,尾部为头长的8-9倍,主要结构为轴丝,具"9+2"微管结构.过头部后端横切可见6个线粒体和相互垂直的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合肥体时期,生殖细胞通过细胞质突起和细胞间桥相互连在一起.同一合胞体细胞同步发育.卵细胞成熟时,卵黄颗粒密度达到最大,细胞内部可见脂滴和皮层颗粒,细胞膜厚,外表面具微绒毛.根据生殖细胞发育的组织切片观察以及各期生殖细胞在体腔中所占比例,可把岩虫性腺发育分为增生期、接近成熟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五个阶段.根据连续两年每个月的性腺组织切片确定,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性腺发育在山东省乳山海区一年一个周期.12月—翌年4月为增生期;5月——6月为接近成熟期;7月——9月为成熟期;7月下旬——9月为排放期;10月——11月为休止期.其中7月——8月为繁殖盛期.
其他文献
海水中的铁是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近年来铁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作用和其诱发赤潮的机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文利用拉丁方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催化阴极溶出伏安法测定铁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对虾养殖最重要经济种类。本研究综合应用实验生态学、形态学、海水养殖学及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方法和技术,探讨了在相同养殖环境条件
海带是我国海水养殖的重要经济藻类,它在医药、食品、化工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自行设计和研究成功全人工育苗技术,把我国海带养殖业提高到了一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