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厢是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因商业发展而破城而出,在城墙之外临近城门的水陆交通便利之地,自下而上形成的商住混合聚落,因其历史上半城半乡的特殊地理位置、商贸的频繁与各地人员的汇聚而有着复合多元、兼容并包的空间特质与经久不息的顽强活力。伴随着关厢商业的兴盛,大多数治所城市出现了以内城代表的“城”和关厢代表的“市”二者的功能分野,关厢是研究古代城市形态演变与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学界的研究视野多局限于城墙之内,对城外关厢的特色与价值多有忽视,造成了关厢历史街区保护缺乏自身特色的问题。因此,论文以关厢为研究对象,针对关厢研究几乎空白的现象,详细阐释了关厢的内涵、历史变迁、类型特征与多元形态,并以荆州四座关厢为典型案例,详细阐释了关厢的空间特色与关厢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同时也为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厢的历史内涵与类型。首先解释了关厢的概念与构成要素,从时间脉络上分析了关厢从产生、发展、壮大直到式微的过程,再从空间范畴中,概括出关厢与内城的三种类型和特征。第二部分是关厢的多元历史形态。从空间、经济、社会三个维度,选取多城市样本,对关厢多元互构的空间形态、多线交织的经济形态与多权共治的社会形态进行系统阐述,从而对关厢这个特殊的空间类型进行规律性与系统性的把握。第三部分是荆州古城关厢的历史形态。荆州关厢是不同关厢类型的集合,因此将其作为典型案例,深入解析每座关厢的独特之处。首先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城池、地缘环境与水陆交通对关厢形态与性格塑造的影响;其次深入关厢内部,探讨四座关厢各异的空间特征及其背后的经济与社会动因。第四部分是关厢历史街区的保护对策。在前文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以荆州关厢为例,针对当前局限于空间表象的个体保护与模式保护的倾向,从区域关联的整体保护和形态各异的特色保护两个方面提出关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对策,同时为当前历史街区的保护提供借鉴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