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地获得基本医疗服务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医疗保险作为获得卫生服务的有利渠道之一,有助于此基本权利的实现。因为医疗保险的原理是分摊疾病风险、平等就医机会。其公平是指无论其收入水平高低和支付能力的大小,都能平等得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险,居民对医疗保险拥有的治疗和范围不应取决于地位的高低和收入的多少,而基本取决于其需求水平。即所谓的医疗保险按需分配和按能力支付。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比起劳保公费医疗是个很大的进步。自98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试点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就像任何事物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规律一样,在我们探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问题,而大部分是与公平性有关的,因为其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同时,解决这些公平性的问题的过程便是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所以首先我们必须清楚何谓公平,公平的标准是什么,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哪些不公平的现象,然后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方案,达到目的。 本文首先阐明了什么是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及其内容,并且引入正义分配理论作为理论支撑,构成了本问题的定性分析,也是衡量公平性的标准;接着,对应此标准,分析了其各自的现状,用数据说明与理论上公平性的差距,这构成了定量的分析,作为对此的深化,接下来进行了原因的探究,其中既有体制上的、经济上的,也有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为文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最后,文章针对上述不公平的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这些措施既有从国家层面上提出的比较抽象的,也有针对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些具体的改革。总之,最终的目的和宗旨都是完善和健全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充分体现其举办初衷,为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这一宏伟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