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日益融入国际经济体系。汇率作为开放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经济变量,其变化关系到进出口和资本流动等其他经济变量变化,大的方面影响一国的经济政策制定和经济稳定,小的方面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和投资行为。近年来人民币币值问题也是国际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日本最先挑起人民币升值的话题,指责中国人民币低估并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美国和欧盟随后也向中国施加压力,敦促人民币快速升值,例如美国财长盖特纳多次发表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观点,美国众议院多次就人民币汇率举行听证会。2010年10月9日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惩罚中国的法案,理由是中国低估人民币汇率,损害了美国制造商和出口商的竞争力。该法案将允许美国方面在针对从中国和其它国家的进口商品计算反补贴关税时,使用估计的汇率低估幅度征收额外惩罚税。但是单从理论上来说人民币汇率也不仅仅是国际收支决定的,何况中国正处于特殊的经济追赶时期。国内学术界和政界关于人民币币值问题的观点也是众说纷纭。汇率作为外汇的价格具有天然的跨国性质,不仅是一个经济变量还属于政治范畴。所以研究各个国家内部的利益集团之间和各国政府之间的博弈以及人民币汇率演变的独特进程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了跨期分析、博弈论和协整分析等方法,试图探索人民币币值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内尤其是近几年的变化规律,从经济结构转变、预防可能的经济危机以及不断扩大的经济开放度几个角度研究,同时结合和对比分析目前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汇率水平的变化情况,总结经济趋同条件下汇率水平变化的规律,汇率如何变化符合经济效率原则。本文使用了一些现代经济学方法,得到了一系列新颖或者完善的结论。本文通过使用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框架,推导出本国和外国内部的贸易品和不可贸易品部门的劳动份额比率对本币币值分别有正负影响。通过数据比对,发现利率平价较好地解释了人民币名义汇率变化。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1月期的NDF市场对人民币即期汇率影响显著。通过对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数据使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进出口比例和GDP增速对名义汇率有显著的影响。通过使用稍加调整的发展中国家均衡汇率模型对人民币均衡汇率研究发现,人民币2007年-2008年高估,2007年人民币高估0.23%,2008甚至高估11.08%,2009年人民币低估也只不过4.02%。通过对人民币历史进程的回顾,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四阶段假说。通过使用博弈论对相关国家对人民币汇率的政策研究,提出美国施压人民币升值只具有象征意义。现阶段对人民币币值来说应该注意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长期逐步稳妥地推进升值,短期要更加关注国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换,即是是先国内后国外,国内的宏观货币政策和微观金融政策以及市场配套体系建设等优先于汇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