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选题背景农村金融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问题。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增量改革的重点。研究村镇银行如何才能经营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十分重要且紧急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现在却没有形成比较深入、系统的村镇银行理论。为了深刻理解村镇银行的运行,并为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抛砖引玉。?二、研究方法与逻辑架构本文认为,制度是村镇银行理论的核心,因此,将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应用于村镇银行的建立、发展,作为本文理论分析的核心思想方法。当然,仅有理论分析还不够,于是文章又考察了实践情况,深入分析了几个重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框架性的建议。本文共分六章,结构如下:第一章为全文的导引,概括介绍本文的写作目的、研究方法、逻辑结构和主要结论。第二章对国内外典型微小银行的实践情况进行梳理,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启示。第三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的框架进行理论分析。首先运用最优金融结构理论分析村镇银行存在的必要性。然后进行产权分析,包括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两方面。接下来,运用制度和制度变迁理论研究村镇银行的制度变迁和制度构建。第四章从宏观、微观两大层面考察村镇银行的实践情况。微观考察部分选取了一个实际的案例,并用银行竞争力模型对其经营情况进行评价。经过第四章对村镇银行实践的初步考察,本文认为村镇银行自身主要存在五个问题:定位、资金来源、信贷制度、运营管理、前景,此外,村镇银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还要建立和完善担保、农业保险、农业产业化机制。因此,接下来的第五章、第六章提出了一套框架性建议,依次详细探讨这几大方面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三、主要观点和结论本文的主要结构如下:1.格莱珉银行的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及其人文关怀值得借鉴,但是它的定位、股权结构、贷款用途不适用于我国的村镇银行,要有选择地拿来,并根据具体情况加以改造。2.村镇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具有比较优势,并且与我国现阶段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实体经济结构相适应,所以是不可缺失的。村镇银行制度变迁是强制性、渐进性的。要逐步由强制性转向诱致性,并采用渐进中局部激进的制度变迁模式,进行产权改革,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适度集中。3.现实中的村镇银行经营成本高,业务范围狭窄,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的推行受阻,盈利性不强,整体看来发展较为困难。4.针对村镇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应坚持政策性和商业性适度结合的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和改进适合的信贷制度;政府应引导信贷资金从城市流向农村,加快完善村镇银行的差异化政策,同时鼓励大银行支持村镇银行的发展。5.村镇银行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其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担保、农业保险、农业产业化等配套机制的建设,以解决其风险分散及补偿问题,提高盈利性,最终增强开办村镇银行的吸引力和经营服务质量,渐渐实现村镇银行的需求诱致性制度供给。四、本文的创新与不足概括来说,本文有益的探索和创新性的工作在于:1.详细考察了国内外典型微小银行尤其是格莱珉银行的实践,总结出其适用和不适用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之处。2.运用制度经济学进行村镇银行的理论分析,相对于已有文献,解释力度更加充分。3.进行了实地调研,并运用银行竞争力模型对村镇银行实践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价。4.提出了一套框架性建议,其中涉及银行、担保、保险、产业,较为全面。另外,本文还存在以下不足:这一研究课题涉及村镇银行的方方面面,既容易遗漏重要问题,由于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现实问题了解有限,又容易写成一盘散沙,颇具挑战性。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对现实了解远远不够,本文对这一复杂问题的研究必然是初步的、浅显的。这表现在,村镇银行变迁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笔者只意识到了产权等方面,难免缺乏深度和全面性。政策建议也只是基于理论和相关文献的单向思考,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