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股骨髁部支撑钢板(Condylar buttress plate, 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随访资料,探讨影响其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以期进一步提高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在遵义医学院第五附属(珠海)医院采用CBP手术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42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共43侧骨折,其中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16至94岁,平均32.5岁;左侧26例,右侧17例,其中双侧1例。受伤原因:交通伤29例,坠落伤6例,跌到及其他伤7例。所有骨折按AO/ASIF骨折分类法分型,其中A1型5例,A2型5例,A3型8例, Cl型4例;C2型9例,C3型12例;19例开放性骨折,23例闭合性骨折,闭合性骨折中1例为双侧骨折;伴有多发伤17例,其中11例合并颅脑外伤,6例伴胸、腹部脏器损伤。将可能影响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相关因素分组如下:(1)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2)将年龄<45岁设为青年组,45-59岁为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3)依据AO/ASIF分类法将股骨远端骨折分为A型组和C型组;(4)依据骨折分类将其分为开放骨折组和闭合骨折组;(5)损伤类型按是否合并多发伤分为单发伤组和多发伤组;(6)将手术时机设为≤7天组和>7天组;(7)将术后骨折复位质量设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以骨折解剖复位或膝关节冠状面(内外翻)小于7。畸形,在矢状面(前后)不超过7-10。畸形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8)以术中是否植骨分为植骨组和未植骨组;(9)以术后是否行石膏制动分为未行石膏制动组和行石膏制动组;(10)以术后有无行CPM锻炼分为行CPM锻炼组和未行CPM锻炼组;(11)手术疗效依据Neer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进行评分,将评分≥72分设为优良组,<72分设为非优良组。先将年龄、性别、骨折类型、骨折分类、损伤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术中植骨、石膏制动及CPM锻炼等10个相关因素与手术疗效进行单因素分析,各组间手术疗效的对比分析采用X2检验。将经单因素分析后p<0.05的相关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明确探讨采用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1)性别:男性组与女性组在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整体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骨折类型:A型骨折组与C型骨折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骨折分类:开放性骨折组与闭合性骨折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损伤类型:单发伤组与多发伤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手术时机:≤7天组和>7天组两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复位质量:满意复位组与不满意复位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术中植骨:植骨组与未植骨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石膏制动:未行石膏制动组与石膏制动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CPM锻炼:行CPM锻炼组与未行CPM锻炼组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经过单因素分析后得出p<0.05的年龄、骨折类型、损伤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石膏制动及CPM锻炼与手术疗效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年龄、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及CPM锻炼被选入回归模型(p<0.05),并得出:年龄(OR=13.724)、骨折类型(OR=59.629)、复位质量(OR=12.848)是影响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CPM锻炼(OR=0.117)是手术疗效的独立保护影响因素。结论:年龄、骨折类型、复位质量是影响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CPM功能锻炼是影响CBP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1)术中满意复位、坚强而有效的内固定是取得术后满意疗效的先决条件;(2)对于高龄患者,特别是合并骨质疏松症的患者,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措施;(3)术后及时拆除石膏外固定,尽早行CPM功能锻炼能有效防止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