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时,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对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可持续利用问题,受到了学术界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选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所辖的海林市为研究区域,在分析研究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布局和未来的水资源需求:分别采用综合分析定额法、产值相关法、时间序列分析模型等方法,对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灌溉用水进行预测。 针对研究区工程型缺水的特点,根据水资源“三次平衡”的配置思想,分别进行了立足于现状开发利用模式下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基于保持现有调水工程规模不变并充分考虑节水、治污和挖潜等条件下的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依据专家规则为指导原则,协调供水与需水之间的关系,生成海林市不同水平年的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最终达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使社会经济、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健康发展。 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评价研究上,本文构建了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建立了六大类二十项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咨询法评价生成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最后应用传统的规划设计工作思路中的水资源配置方案合理性评价进行对比验证,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次运用层次分析评价模型评价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效果较好。实践证明该方法有助于选择符合区域实际的水资源配置方案,使水资源配置研究成果能指导或应用于区域水资源管理中。 实例研究和计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属于工程型缺水,依靠充分扩大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节水和治污、挖潜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完全可以解决研究区水资源供需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