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四部分,首先探讨城市环境雕塑的公共性因素,接着阐述环境雕塑本身的语言特征,再进一步深入研究雕塑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最后就当下环境规划及雕塑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今后环境雕塑的发展空间及潜能。第一部分讨论城市环境雕塑的公共性及对其影响的主要因素。第一节以实例论述公共性的“利他原则”是公共性的核心思想。第二节分别论述几个影响公共性的主要因素。政治性因素对环境雕塑的内容乃至形式的确立有很大的影响,城市中心地带的纪念性或主题性雕塑更是与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其内容形式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表述特征。 社会性因素在环境雕塑中有很重的分量,一个环境雕塑的矗立往往不只是设计者和甲方的事,因为它的成功与否,最终是要接受社会接受大众检验的,它或多或少代表着一个社会整体的文化和素质修养。文化性因素在环境雕塑中占有多大的比重,究竟是自己本民族的文化脉络更为明确清晰,还是外来文化的影响更大,这取决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掌握和对外来文化的的理解以及通过独特的雕塑语言把它们体现出来的能力。地理因素要求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要尊重环境本身所具有的地貌特征以及长久形成的气候等诸多因素,顺应自然,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进行美的艺术设计和建造。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环境雕塑的语言特征。第一节简述环境雕塑的形成风貌及内在关系。第二节较细致介绍了环境雕塑的分类。纪念性雕塑针对所纪念的主体来进行设计和建构,雕塑创作的目的是为了纪念特定的人或事。主题性雕塑围绕某一内涵的主题来安排雕塑的内容,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它充分发挥了雕塑艺术的特殊作用,通过艺术的形式和手法来表达了建筑艺术难以具体表达的思想性。装饰性雕塑具有现代城市雕塑最广泛最普遍的性格。它不明显地追求思想性和政治内容,而是靠雕塑的艺术创造,高度的艺术技艺及构成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功能性雕塑集艺术与实用为一体,而且更侧重雕塑的功能作用,使雕塑更具有了实用性的价值。陈列性雕塑多为作者原创作于室内的传统架上雕塑,这类雕塑着重强调雕塑<WP=5>本身的创作本体,而少强调环境的因素。尽管许多陈列性的大师作品,也许不是专为某个环境设计的,但人们会考虑把它放置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更合适。第三节从城市环境雕塑的时代精神、环境雕塑的历史关联性、雕塑的建筑感、 环境对雕塑的制约和束缚以及视觉条件的特殊性等五个方面来进行细致的探讨。第三部分论述雕塑与环境的关系第一节从环境的内涵和外延以及环境雕塑自身的特性两方面来分析构成环境雕塑的内在要求。第二节从环境的角度来探讨环境对雕塑的影响。第三节着重讨论在当前城市发展的状况下,环境与雕塑应怎样自处,才能达到统一和谐的共生关系。第四部分通过分析当下环境雕塑现状来展望其前景第一节从环境雕塑发展的背景――“城市美化”运动来探讨促使当前大力发展环境美化的外来社会的深层影响。第二节剖析现今中国发展公共环境艺术所存在的问题。经济实力的增强、西方文化的影响和当前有些长官意识的片面观点一方面促使公共环境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另一方面却因缺少系统的相应机制而显得当前的发展有些仓促和不足;因此,公共环境艺术需要相应的约束机制来促使其向可持续性和科学性方向发展。第三节着重分析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空间艺术的反省。通过简单回顾中国城市雕塑的历史,希望能找出形成目前某些令人不满意的状况极其原因。第四节从当前所处的形势来展望广阔的城市环境雕塑前景。论述当前雕塑发展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对形成目前环境雕塑的较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思考。市政建设的逐步正规化推动环境雕塑的发展,而作为公共性环境中的雕塑工程,要求艺术家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互相尊重和协同合作,进行优势互补,才能真正在整体上达成共识,形成生态、健康的环境艺术空间。最后在我们所处的信息时代,随着雕塑设计者跨学科的知识面增加,考虑设计的更为全面,为环境雕塑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机遇。